语文PLUS 教研 ID: 160187

[ 陈巧艳 文选 ]   

活动型作文教学初探

◇ 陈巧艳

  心理学表明,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动力,写作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活动教学理论认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为活动型作文教学理清了一个思路,就是在活动中作文,活动是作文的前奏又是贯串作文全程的主旋律。
  一、 活动型作文的活动性质
  1. 自发活动。这类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意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都是自发活动的内容。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活动成为作文素材。
  2. 专题活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尝试着为学生创设各种专题作文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在走向社会的体验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拓展此类习作的深度和广度。专题活动的关键是“选题””,题目可大可小,但无论大小,必须以其有意义、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发学生的探究为准绳。现实性、教育性是必须要考虑的。根据内容的不同,专题活动也可在课堂内进行。让学生根据一定的内容看看、画画、跳跳、猜猜……
  3. 创造性活动。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创造能力,活动型作文理应渗透这种教育思想,“作文教学不仅要写实,还要写虚。”这种“虚”的含义就是展开想象、联想、幻想,它们是创新的翅膀,是创造的前奏,活动型作文也要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让学生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因此,创造性活动的设计是作文教学的又一个任务。
  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以发明、创造、想象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例如我们可设计“小发明展示会” “我们的愿望演讲会”等,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有一定的创意。
  二、 活动型作文的活动类型
  1. 竞赛活动类。这种竞赛主要有班队活动,如辩论会、课本剧表演、才艺大比拼……也有小型体育活动,如一场足球赛、扳手腕、拔河、踢毽子、爬竿、百米决赛……学生争强好胜,在竞赛活动中,有团队合作的酸甜、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
  2. 趣味游戏类。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玩的劲头,进而激发学生说话和写作的欲望。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学、参与面广,如吹气球、画鼻子、击鼓传花、组词成句、模仿模特……它是活动作文课经常采用的方式。
  3. 生活体验类。利用节假日或少先队活动,开展“小鬼当家”一日体验活动、“我能行”体验活动……体验“累”,体验“难”等。
  4. 学科联系类。大语文的教学观倡导学科间的融合,习作也不例外,劳动、美术课上的有趣又有审美意味的制作,融制作和玩耍、智慧和创新于一体,正是习作的好材料。如:制作降落伞、树叶贴画、做贺岁卡……
  三、 活动型作文的教学方式
  活动型作文课,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而是活动中伴随着习作指导——即随着活动的开展,进行“观察”、“想象”、“描述”等习作指导,教师用随机的“提问”“谈话”和“交流”引发学生的述说激情。这样的课,既不冲淡学生盎然的活动兴致,又能激活学生内在的表达需求。
  活动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素材,但只有素材还不能写出好文章,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只能记流水帐。因此,活动型作文教学要重视活动中和活动后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讨论、整理素材、挖掘内涵、找出写作的“亮点”,让学生有“米”可“炊”。活动作文的实践,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适应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符合教改新理念,一定会给作文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洋河实验小学]

活动型作文教学初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