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200

[ 王小丽 文选 ]   

学习名师经验,创出自己特色

◇ 王小丽

  当今语文教学名目繁多,什么“情境教学”“诗意语文”等,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那么,到底该怎样教学?我从名师课堂琢磨出了一些教学道理。
  一、 删繁就简,辩证施教
  特级教师于永正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删繁就简,直接让学生分析林冲的性格。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得出了林冲性格中的“四让”:“躬身施礼”“起身让座”,是“礼让”;被洪教头奚落、羞辱了一顿,他不但不怒,反而连声说“不敢、不敢”,是“忍让”;洪教头掂起棒来,耍了一阵,喝道:“来!来!来!”林冲说:“请教了。”这是“谦让”;一交手,洪教头举起棒“劈头打来”,想取林冲性命,三五个回合后,林冲找了个破绽,却只是“一扫”,洪教头倒地却并不受伤,是“仁让”。
  “让”是林冲性格不同于寻常人之处,林冲的形象已牢牢地刻在学生的心头,何需再多的语言描述?不过对于文中的反面人物“洪教头”,于老师也没一棍子打死,在课末问道:“洪教头是坏人吗?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回答:“不是。从‘满面羞惭’一词可以看出。”于老师引导:“洪教头尚有羞耻之心,可见不是十恶不赦之人。既然如此,洪教头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答:“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我真是狂妄自大,太自不量力了!”“我要记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通过对洪教头的分析,学生们懂得了如何正确看待一个人。
  于是我模仿于老师教学方法。教《九色鹿》一文时,学生分析反面人物调达,一致认为这个人忘恩负义、贪财,不可饶恕。最后想象调达的结局,许多学生都认为只有杀掉调达方才大快人心。联想到于老师指点学生对洪教头的认识,于是我先赞扬学生疾恶如仇,懂得声张正义,然后问:调达最后有没有对别人造成伤害?国王会如何责骂调达?调达会怎么想?以后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如果不是罪不可恕,都不必给他极端的惩罚。而我自己也由这一课的教学懂得:教师备课时钻入文本深一点,思考得细致一点,平时多学习一点,我们的学生就会受益匪浅,不仅学到知识,更学会做人。
  二、 广征博引,纵横相联
  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枫桥夜泊》,导入新课时引用了古今文人有关寒山寺钟声的诗句:当代陈小奇的《涛声依旧》:“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清朝王士祯的《夜雨题寒山寺》:“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明朝高启的《泊枫桥》:“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宋朝陆游的《宿枫桥》:“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学生读了这几首诗后,再出示张继的《枫桥夜泊》,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文化意韵,体会文字之美,感受人物精神世界。在这节课上,王老师让学生找到语言传承的历史依据,深刻感悟语言的背景,挖掘语言中的人性,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经典,什么叫文化。这让我明白:语文教学在抓住课文内容纵向挖掘的同时,还应该紧扣与之相关的历史内容、时代事件进行横向联系。
  我在教学《天安门广场》这一课时,让学生多方收集有关天安门广场的介绍,了解开国大典,观看国庆五十周年的热闹场景。当学生对这一切有了足够认识后,再来朗读课文,此时的朗读已不再需要教师多少指点,学生就将心中的激情读了出来。教学这一课是在九月份,当得知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学生对十月一日充满了期待,特别关注国庆庆典的排练进程。到了十月一日,学生们都守在电视机旁观看这一盛典时,课文中的语句就会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对课文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三、 感知想象,填补留白
  特级教师吉春亚的《孔子拜师》,学生交流到这一句:烈日炎炎的夏天,孔子步行向洛阳进发。教师设计这一细节:凉风习习的秋天,孔子________________;大雨瓢泼而下,孔子________________;天蒙蒙亮,孔子________________;夜晚,天很黑,孔子________________ 。学生填空后,教师小结:就这样,这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由此可见孔子拜师之心的虔诚。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还原成了鲜活的画面。从这里我明白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文本的留白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补充,体会情感。
  于是我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时,引导学生从文本有限的介绍中想象徐悲鸿清苦的生活以及坚持不懈的意志:骄阳似火的七月,小阁楼上如同一个蒸笼,徐悲鸿 ________________ ,饿了 ________________ ,渴了________________;滴水成冰的一月,小阁楼上寒气逼人,徐悲鸿 ________________ ,饿了 ________________,渴了________________;热闹非凡的节日里,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而徐悲鸿却________________;夜深人静的深夜,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而徐悲鸿 ________________……学生们以此练习说话,并写下来。
  通过学习名师的课堂,模仿他们的课堂设计,然后在教学后进行反思,我懂得了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真正含义。其实那些名目繁多的教学名称都是教师不同教学风格的体现。我心中装着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注重自己的教学实践,只要坚持自己的教学优势,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从而爱上语文学习,我就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懂了这一点,我不再为种种语文教学名称迷花了眼,我将努力经营我的课堂,教出我的特色,让我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将这活力延伸到课后,使学生的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双溪小学]

学习名师经验,创出自己特色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