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
一、 精心导入是基石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教学导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铺垫。成功的教学导入要实现两点:其一是激发兴趣;其二是启迪思维。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开了好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肯定会得到提高。
二、 巧妙提问是关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能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要巧妙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统领全文,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激起学生探索未知的愿望,让学生像听了无声的指挥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展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才能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 读写结合是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做到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五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