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Ⅱ卷考了如下一个语言运用题。
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奠基。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图一),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方位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5分)
该题形式创新,问题指向明确,当年高考命题组提供的参考答案为: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西傍奥运水系,南望奥运主体育场,北邻森林公园。
后来,2007年模拟试卷中就出现了一个相应的模拟题,该题表述如下。
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广州新体育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5分)
此题事实上是对2006年高考题的一个简单机械模仿,题干表述相当随意,问题指向也远不如高考题严谨,原本缺乏太多的演练价值。但是笔者在今年的高三第一轮复习讲到“图标转换”题型时,再次看到此题,陡然发觉,如果将此题的题干稍作变换,那么,一道新题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具体如何转换呢?笔者是这样改编的:
请参看下面示意图,为全新商业住宅小区“白云新城”策划一条销售广告。要求主题推介准确,用语新颖而富有吸引力,不少于50字。
经此一改,原题就完全变成了一道房地产广告策划题。之所以产生这个修改创意,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一.2009年的中国房地产业在经历一系列的震荡后,价格仍然一路走高,但岁末之际,伴随着迪拜楼产泡沫的破裂,各种猜测开始出现,房地产业依旧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二.我们生活的时代到处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媒介广告——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无处不在。可尴尬的是我们自身以及学生在被动接受这些广告时,留意过广告的撰写原则和表现形式吗?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如何让学生相信这一结论呢?我们不妨通过试卷来引导他们关注生活。
如何把这道题修改成房地产广告呢?广告的基本策略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确定市场目标。开发商通常并不针对整个目标市场做广告,而是针对其中的某个细分市场。哪个细分市场需要广告配合,广告就应该以哪个细分市场为目标并采取相应的广告策略。以“白云新城”的广告策划为例:小区处于待售阶段,那表明基础建设已基本成型,此时我们采取的策略当以劝说为主:广告以说服客户购买、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的。 新建小区对哪些客户容易激起购房动机呢?参照小区周边环境,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有小孩要上学的家长,有老人要就医的子女,想健身瘦身的成人男女,想郊游休闲的都市达人,这些都是我们潜在的市场目标。所以我们在进行策划时,要有意识地去用言语、用数据打动这些人。
2.明晰市场定位。市场定位的根本目的是使楼盘处于与众不同的优势位置,从而使开发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定位时可根据目标客户群的要求,采取价格定位策略、素质定位策略、地段定位策略、时尚定位策略等。市场定位不能偏差或含混不清,否则广告诉求时重点不明,受众难以留下特定的鲜明印象。以此题为例,不同的答题者可能关注到的信息点不尽相同,但根据图示,我们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命题在于引导答题者重点关注其地段优势:学区,医院,交通,休闲,锻炼,样样俱全。
3.优化广告诉求。根据诉求对象、诉求区域的特点,销售广告可采用理性诉求的策略,即通过真实、准确、公正地传达开发商或楼盘的有关信息,让受众理智地做出决定;也可采用感性诉求策略,即向受众传达某种情感或感受,从而唤起受众的认同感和购买欲;当然还可用情理结合的诉求策略,即用理性诉求传达信息,以感性诉求激发受众的情感,从而达到最佳的广告效果。本题在进行诉求表达时,无疑最好是兼顾理性的信息传递与感性的煽情鼓动。
据此,我们可以拟定的广告词为:“白云新城”东依白云大道,交通便利;北临白云医院,南望市体育馆;孩子要上学,南行5分钟即到蓝天小学;周末想休闲,东行10分钟即到名泉居度假村;如果您还想享受更为健康的绿色生活,小区距离广州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白云山也仅10分钟车程。您还在犹豫吗?选择白云新城,就是选择幸福安宁。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