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课堂上,我用课件把《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的问题一一出示,看哪组同学回答的正确率高,每答对一个题目,就给一分。如果其他同学的创意回答给你带来了新的灵感,你也可以悄悄地修改你的想法,看哪组同学表现优秀。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个个聚精会神,小眼睛都亮晶晶的,都能够积极举手发言。不同的答案,像珍珠一样一个一个蹦出来。回答问题竞赛训练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胜不骄,败不馁)。精彩的答案一出现,我就给最高的分数。此时,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举手的更多,还发出阵阵惊呼。为了本组的荣誉,有的同学站起来希望发言,有的甚至激动得离开了座位……
此时,班上学习最吃力的学生周欢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我想他确实不会。有时他还开小差。怎么办呢?我观察着、寻思着。办法有了!我说: “下面老师提一个问题,专请不举手的人回答,如果他答对了,就给双倍的分数。”呀!周欢那组同学高兴极了,周围同学纷纷提醒他认真听讲,有的还提示他答案。“不行,这不是你的理解。老师再提一个。”周欢认真听讲,独立思考,终于答对了(我提的是最容易的问题),兑现诺言,我给了双倍分数。周欢那组高兴呀,欢呼呀。我让全班同学送给他们掌声。周欢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乐观。这时,和周欢类似的其他同学也振作起来。他们认为周欢能回答出来自己也能回答出来,扬起了自信的风帆,纷纷举手发言,都想为本组争光。
这堂课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性全调动起了,课后,我布置作业:《记一堂语文课》。
作文收上来我一看,大多数学生写了这堂课:“我在课堂上发言,刚开始,腿像筛筛子,肚子里像有只小兔子,过一会儿,就不慌了。”“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还回想着语文课上的快乐,晚上睡觉还在回味上课时的情景。”有位家长打电话给我说:“课堂竞赛,小孩高兴得吃饭时说,睡觉时也说,不给他说,还要再说一句。总说老师喜欢他,表扬他,他为小组挣了几分,下次准备得到更多。希望多上这样的课。”
课堂竞赛,不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智慧。教学《狼和鹿》一文,请学生进行解读比赛:“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狼哀嚎什么呢?
生:求求你,人类呀!不要杀我呀!
生:人类不要杀我,为什么杀我?我没干坏事。
生:我没吃你们的好鹿,只吃一些病鹿,不让传染病在鹿群中传播。
生:我只吃一部分鹿,不让鹿群数量增加过快,保护了生态平衡。鹿群发展太快,吃得就多,就会毁坏森林。没有氧气了,人类就灭亡了。
生:我觉得有一只狼在说,人类,我没干坏事,真正干坏事的是你们自己。我们是冤枉的,你们会得到报应的。
生:人类呀,我没罪的,不信,你去问问鹿。
听了同学们上述理解我笑了,便问鹿应该怎么看这件事?
生:我是一只病鹿,由于狼少了,我们才得了传染病。狼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朋友”。你们不要杀我们的朋友。
同学们与课文深度对话,遇到精彩的,老师给予最高的奖励,给予最响掌声。于是产生了“皮格马里翁效应”。全班每个同学都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思维力、口语交际能力。课堂上精彩纷呈。我非常高兴。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课堂上,要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而不用老师分散精力花费时间组织教学。
课堂竞赛点燃学生了智慧的明灯!老师要做智慧的点灯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