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有些课文虽然结束了,但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情感的延续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延伸课文内容,将这种情感、感悟积淀下来,从而凝结成自己的思想。
《爱之链》一文的最后一段是这样的:
“她关上门,走进里屋,发现丈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倒在床上睡着了。她不忍心叫醒他。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乔依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续写一段文字,有位学生这样写道:
“不知过了多久,乔依醒了。他慢慢抬起身来,阳光洒落窗前,妻子靠在床边睡着了,嘴角还挂着甜甜的微笑。妻子的手边有一些钱,还有一张纸条。看着眼前的一切,乔依感到很奇怪: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时,妻子也睁开了蒙眬的睡眼,轻轻递给乔依一张纸条,乔依接过纸条,展开一看,明白了一切。正是自己帮助过的那位老妇人帮助了自己呀!乔依把妻子搂进怀里,深情地说:真是个好人,以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哪!”
如此富有灵性的真情告白,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宝贵资源。
一堂语文课,如果给学生留下一段情,将影响其一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的泪花,就像干涸的荒野需要甘霖,冰冻的雪原需要暖流一样。让我们引领学生认真开垦文本这片深情的沃土,汲取藏于文间最美的语文营养,真正做到把情感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城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