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126

[ 王会华 文选 ]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

◇ 王会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文化学习,更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该注意的小事被忽视了,这不仅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美好的形象,而且对他们造成了无形的伤害。
  当孩子做操时——
  春寒料峭,清晨,早操时间到了,孩子们都随着动听的体操旋律舒展小手,活动身体。朝气蓬勃的锻炼场面,给校园带来了一股浓浓的春意。
  值日教师和班主任在学生中间来往巡视,指导学生做好操。“手伸直,向上拉,不要怕冷!”“听好口令,动作到位!”然而,在指导孩子做好操的同时,我发现有些老师居然耸着肩,两手插在口袋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反之,“对精神活动强施影响,无异于去捕捉阳光,不论用什么去覆盖,它总还是在表面上”(列夫托尔斯泰语),教育学生,老师要率先垂范,先做学生的榜样。因此,当我们要求学生在寒风中做好操时,首先自己要昂首挺胸,伸出双手,自己做好了,再要求学生,这样相信我们的形象在孩子心中才会更高大,我们的要求才更有说服力!
  当孩子向你敬礼后——
  一日晨会,我在班上大讲文明礼貌的重要性,正讲着,我发现小晨嘴里叽哩咕噜,不知在讲着什么,脸上还显出不屑表情。课后我询问原因,他回答道:“老师,你常常教育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可我觉得你们老师还欠我们一个‘礼’。”我一愣,他接着说:“你看,每天早上校门口的警校队员都向进来的老师敬礼,喊‘老师早’,可你们老师有多少人向警校队员回过礼呢?”
  仔细一想,的确如此。平时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做这做那,可有多少我们自己做到了呢?学生是人,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内心也有丰富的情感。当孩子充满敬意地向老师敬礼时,我们的老师是否应该关注一下孩子的感受呢?教育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工作,一个出色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灵敏的思维,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如果我们教师及时向学生说声“你好”或者点一下头以示回礼,我想学生就不会说出“老师,你们还欠我们一个‘礼’”这样的话。
  当你误解学生时——
  一天,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同在批改作业的张老师十分气愤地说道:“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得了,作业都请人做!”只见他很快找来一位学生,不由分说地劈头盖脸一顿批评:“你知道帮别人做作业是什么行为吗?这叫帮助吗?你这是拖人后腿……”还没等张老师把话说完,那位学生已满脸委屈:“张老师,我……”“我什么我!难道老师说不得你?”正在气头上的张老师根本不给学生张口的机会。只见那位学生两眼含泪,一脸不服。事后,我发现这个学生一见张老师就退避三舍,上张老师的课也无精打采。后来,我才知道那位学生的确帮同桌做了作业,但那是因为同学的手被镰刀割破不能写字,而且每道题都是同学思考以后报给他写的。我问他:“那你怎么不跟老师说清楚呢?”“不是我不说,而是张老师根本不给我机会说。”
  面对孩子的淘气,面对孩子的违纪,我们有的老师不是嘲讽、挖苦、呵斥,就是咄咄逼人地说教。在一阵恨铁不成钢的说教之后,一些孩子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有的甚至走向了老师的对立面。我们有多少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有多少老师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语呢?要知道世界上最嫩的是孩子的心,一旦孩子的心受到伤害,伤口是不容易愈合的。假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足够的宽容和耐心,都懂得并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把话说完,那么效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如学校要求学生在校不准骑自行车,可有些教师照骑不误;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园内见到废纸主动捡起,教师却视而不见;学校要求学生作业工工整整、认认真真,可教师的备课笔记却潦潦草草、马马虎虎……
  这些虽是小事,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高桥镇教委]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