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185

[ 秦冬梅 文选 ]   

让语文与生活一路同行

◇ 秦冬梅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个理念告诉我们:“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只有这样,语文才会显示生命的灵动,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才会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 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活水,巧妙地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
  1. 走进课本,感悟生活。课本上的文章或描绘美丽的景物,或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或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语文教师如果以本为本,照本宣读,那是教学的失败。只有将景物、故事、道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算达成目标。
  如教学《雾凇》一课,教师借助娓娓动听的导语,再借助多媒体,把学生带入奇特壮美的仙境之中,神游雾凇奇景,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激发起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2. 走出课本,寻找生活。丰富的语文教材为学生展示了世界的多层性、多面性、多彩性,语文课堂在学生面前打开了现实生活的一扇窗口。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地观察千变万化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课本外寻找类似的生活,使学生的生活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合理、有效的再现和融合。
  如教学完《爱之链》后,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助人为乐的故事,交流生活中“帮助别人也等于帮助自己”的事例,从而激发了学生无私奉献的感情,还可以导之于行,鼓励学生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3. 在影视中学习语文。影视是学生喜欢且经常观看的。不同的节目,我们欣赏的角度也不同。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收看影视。比如电视新闻的语言规范,电影、电视的剧情精彩,文艺类节目主持人语言幽默、睿智……引导得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好教材。
  一般情况下我会引导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经常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不仅知道了天下大事,了解了新闻的特点,语文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 学生生活语文化
  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1. 社会生活语文化。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一个电话、一次接待、一条标语、一张留言条……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的运用。我常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语文学习由课堂扩展到生活中。
  大街上,各种各样的广告语都运用了语文知识:有的话中有话,意在言外;有的语言诙谐幽默,给人带来审美愉悦;有的耐人寻味,给人带来启迪。走进校园,满眼的标牌让人受益匪浅。如 “珍爱图书,使书香溢满校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小草微微笑,请君多怜惜”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无限的乐趣,还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2. 班级生活语文化。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阵地,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学生天天可见的黑板报、班委干部的竞聘演说、班级故事会、主持人大赛、知识竞赛、书画展等,学生时刻处在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环境里,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开展班级文化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增强了语文素养。
  3. 在课外阅读中学习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这些仅仅靠语文课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健全和人生视野的拓展,离不开广泛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阅读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他们的自身需求出发,以他们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向他们推荐了一些科幻漫画类、童话类、传记类、科学类、探险类等作品,让每位学生各取所需,从中汲取自己所需的营养。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经典名著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于是,我引导学生把阅读的视线投向中外的经典名著:中国儿童版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外国的《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就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调 养、精神的滋润,就如春雨点点入土。再次,我在平时还经常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读比赛、成语连赛、办手抄报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去阅读课外书籍,促进他们有意识记,让他们产生充沛的精力,培养顽强的毅力,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总之,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智慧的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在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锻炼,与生活一路同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古方小学]

让语文与生活一路同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