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期 ID: 156519

[ 屈秉龙 文选 ]   

《我若为王》教学一得

◇ 屈秉龙

  我在上《我若为王》这一课时,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导语,然后提问:假如你做了君王,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有学生答:当官好呀!为王岂不更妙?我若为王,那么,一进教室,我就大摇大摆坐在龙椅上,你们应全部下跪齐声高喊: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等我说“众爱卿平身”后方可起来。并且我一高兴就给你们封官,封学习委员为宰相,封体育委员为大将军……而且我可以任意宰杀我的臣民。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但大笑之余,却更多流露出的是羡慕、向往。其后,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中学生沉浸在“为王”的美梦中,对为王后的情景想象得非常美妙诱人。一些平时“有霸气”的同学更是神采飞扬,甚至在课堂上对其他同学表现出挑衅的神情和动作。课后,我发现在学生当中很快多了一些拉帮结派、称王称霸、以强凌弱的现象,给学生、给班级、给学校、给家长、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不安定,制造了许多麻烦。
  这堂课由于我在教学设计和引导上的失误而把不和谐的思想播进了学生的心灵,产生了不良的后果!由此我想到了几件令人发指的事件与我们的教育者不无关系。
  2004年2月,马加爵上演了残忍的一幕,他杀死了朝夕相处的四名同学。今年3月20日下午6时,我校煤化工班的7名同学结伙和计算机班的一名同学所联系的二十几名社会上的闲杂人员进行群体械斗,结果造成五名受伤、一名重伤的严重后果。还有其他各校学生中发生的一些拉帮结派、群殴伤亡事件,或多或少与学生称王称霸意识不无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自控能力、价值取舍等方面的不成熟所限,加之社会媒体对古往今来王权意识的宣扬,可能暗暗地滋生着为王意识。如果教育者再由于自己的疏忽给他们播下王权的种子,那就等于火上浇油,其后果不堪设想。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人们都喜欢平等,推崇仁爱。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平等互爱、善待生命、和谐相处。泰戈尔说过,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抨然心动的情怀”。尽管我们推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育人思想,但是如果一个人过分追求权力,迷恋权利,就会不计后果,甚至视生命为草芥,随意蹂躏,即使其学识水平再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也必将是社会的不和谐成分,给他人、社会造成危害。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国家和社会的主宰者,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未来的面貌到底是什么样子,安定不安定,和谐不和谐,就由今天的学生来决定。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我们在培养他们的时候,一定要把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绝对不能让王权意识充斥学生的头脑,影响做人、影响稳定、影响和谐。让我们牢记:千教万教教人求善,千学万学学做良人!
  
  屈秉龙,教师,现居甘肃华亭。

《我若为王》教学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