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内涵十分丰富,也就是要培养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的复合型人才。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就要求班主任工作能基于养成教育。
班主任老师能否顺利地在班务工作中推行养成教育,首先取决于自己能否注重自我的养成教育。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在日常生活中,你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先做到。比如,你要求学生买饭要排队,看到地上有纸屑要主动捡起,不随地吐痰等,那么你自己就得从严律己,率先垂范。在这样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教育、熏陶,从而自觉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应是从军训开始至开学后的半个月。这个时期来自不同家庭、学校的学生的行为习惯状况参差不齐,情况较为复杂,但此时可塑性也是最强的。作为班主任,这一时期,你得给班级定好发展方向,以目标激励法在全班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风尚,让同学们对集体产生感情,共同制定一系列的奖优罚劣的条例,让学生知道孰可为,孰不可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让班级步入正常的运行轨道,稳当起步。
养成教育的第一要素就是从要求学生排齐桌椅,认真打扫卫生开始。很难想象一个桌椅东倒西歪,地面纸片乱飞的班级能成为积极进取的集体。教室内窗明几净,本就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些与之不称的行为、语言,学生就很难将之带进班级。这也就是教育家们提出的“破窗效应”的逆向功能。
养成教育的几个重要环节。首先,要制定行为习惯训练的内容:课堂上,坐端正、守纪律、勤笔记;学习上,有问题先自己思考,搞不懂再请教;阅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工作上,做事要有计划、有条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每个同学要净化自己脚下的一块地方,任何时候保持座位下的清洁等等。总之,训练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学生可学、可行,学得会、记得牢、做得到。其次是要狠抓行为习惯训练的过程,好习惯只有在严格要求下才能养成。因此,班主任老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要求,决不朝令夕改、不能让学生无故出现例外,因为有了第一次例外,以下的就无法收拾,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彻底克服不良习惯,往往就是由于“例外”太多。当然,我们对学生提出目标要求应是学生“跳一跳,能达到”的。再次就是要树立习惯训练的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他们身边的榜样,充分发挥同伴的示范作用和大众传媒的示范作用,这其中班主任老师尤其要做好样子。因为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某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他们善于模仿老师的言行。班主任应努力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鲜活、最重要的行为习惯的典范。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丰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训练形式,同时注重与社会、家庭等形成合力,从而切实有效地推进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的最佳境界,不应该仅仅以几个星期不用扫地,几个月班级无搞打现象等等标准来评定。笔者认为它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境界,那就是集体有适合个人成长发展的空间,个人有推进集体发展的能力;它应该是能使集体得到提升的同时,个人也获得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双赢”。
随着社会文明日益发达,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已提到空前高度,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倾其所有、竭其所能去培养自己的子女。从这种意义上说,“一个成功的子女,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了千万家庭的美满幸福,请让我们从使学生受益终生的养成教育开始抓起吧!也许过程是艰难的,但请记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能成功。
钱晓芳,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