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期 ID: 156468

[ 黄政华 文选 ]   

《羊脂球》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

◇ 黄政华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在当时梅塘集团作品中被公认为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这篇小说受人重视主要在于它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但是笔者认为,其中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也是其中最主要而特别的原因之一。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单是一个结构,即大厦的构造,就足以耗尽作者的全部智力活动。”①文中主要有十个人物,酒行鸟老板夫妇、纺织厂厂长且州参议员迦来—辣马东夫妇、贵族地主禹贝尔伯爵夫妇、自诩为民主党朋友的戈尔弩兑、宗教界的两个嬷嬷、主人公妓女羊脂球。这十个人物,分别代表各阶层,其形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形成以羊脂球为圆心的人物形象圆心结构。每个人物离开了这个圆心结构就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在这个结构中才显示出每个人物的光彩。
  人物一出场,作者便把主人公置于圆心位置。文中介绍了八个人后,接着介绍:“…坐着一男一女,他们吸引着大家的视线。”女的就是羊脂球。羊脂球因其地位卑微,一个妓女,被贵妇辱骂为“卖淫妇”。两个宗教界的嬷嬷呢,她们信仰的天主教义鄙弃人的欲望,主张禁欲主义,对“卖淫妇”所犯的上帝不可饶恕的罪行,理应是鄙视。那几个男人由于社会地位高高在上,对她当然也是歧视。即使粗俗的酒行老板也冒充其行。虽然戈尔弩兑虽被那几个男人所鄙视,但在心里却同样歧视羊脂球。男人只是没有公开地如女人一样的辱骂。羊脂球,妇女中的最底层的妓女,怎值得高贵的男人如有地位的议员、伯爵之类动口辱骂呢?总之,女主人一出场,便成了众人的焦点,在形式上形成了圆心。
  从人物活动的地点上来看,运动轨迹的圆形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他们十人同乘马车从卢昂出发向哈佛前进,途中在多特镇停留几天。一行人活动始终没有离开车厢和旅店,没有脱离从卢昂到哈佛这两点间的直线。在没有到达多特的旅途中,他们在车厢内认出羊脂球这个妓女,便歧视她。在车厢里挨饿时,羊脂球热情而小心卑屈地把食物给那些终于在饥饿面前撕下虚伪面纱的贵人们。在多特镇旅店中,停滞了五天,他们本应第二天一早又到车厢的,因普鲁士军官无礼要求羊脂球陪他过夜而扣留他们为要挟。这几天在多特旅店,随后又回到车厢,他们便又回归到从前状态,任这个妓女哭泣。从车厢到旅店到车厢,形成一个圆圈。这个圆圈也就是人物圆心结构运动轨迹。
  同时人物圆心结构,还借助一定道具,使女主人公始终处于圆心位置。如食物和普鲁士军官无礼要求。开初以其下贱的社会地位与身份成为众人注视焦点,众人以她为圆心围成圆,没人带食物,只有羊脂球带有充足的食物,她便成为饥饿者关注的中心,又处于圆心地位了。普鲁士军官无礼要求于她,且以扣留他们一车人为要挟,这样一车人的行程便又关注于羊脂球的身上,围绕羊脂球对此要求的态度,他们各自对此从己利益出发,露出各自灵魂。女主人公再次处于圆心位置。又出发了,他们购买了食物,也出卖了羊脂球,羊脂球愤怒的哭泣和挨饿,使他们又注目于她身上。这样女主人公一直处于圆心位置。
  从更深一层看,人物圆心结构,是人物间情感美形成的。女主人公正是因为上文提及的道具使主人公始终处于圆心位置,也使众人对她的情感态度及她对众人的情感态度各自形成一个圆形。最初,因羊脂球是社会最下层妓女而受歧视、辱骂,她大胆地用挑战性目光对待他们。在他们饿肚皮,欲吃又怕失面子时,是富有同情心的羊脂球,邀请他们吃,友好而又卑屈,他们最终丢下脸面而吃,因而对羊脂球大加称赞。她的地位也增高了。在旅店,面对普鲁士军官的无耻,他们对羊脂球同心协力地逼压,羊脂球对他们最终是屈服。这时他们对羊脂球态度回到开初并进一步恶化、怨恨,逼迫她成为工具而利用;而羊脂球对此始是拒绝,进行反抗,后终于屈服妥协。至此任务情感态度已完成一个循环,更又重新以此向新的方向发展,这件事结果是他们又歧视鄙弃她,而她也认清了他们虚情假意而愤怒的要大声斥责而说不出,挑战性更强了。这样她对众人情感态度大致又回到从前(当然严格说是有质的变化)。整个过程形成了两个相切的圆,从挑战反抗→同情友好→挑战性反抗→屈服妥协→愤怒反抗。他们对羊脂球情感态度也回到从前,整个过程:歧视、鄙视→称赞→鄙视→怨恨逼压→鄙视,也形成两个相切的圆。如以友好与不友好来看他们是从不友好→友好→不友好,也是一个大圆形。
  以上从纵向考察了他们之间的情感态度,下面从横向考察。仍是因上文说道具使女主人公终处于圆心位置,在每一阶段,众人在不同环境下对她具体情感态度及她对众人的情感态度。文中主要有三个大片断:羊脂球热情派他们食物、他们用各种手段使羊脂球屈从于普鲁士军官、屈从后的尾声及羊脂球挨饿。在第一个片断中,面临饥饿他们对羊脂球食物表现不一,表现出各自的性格。粗鄙的鸟老板首先旁敲侧击要分吃:建议照着歌词中小船上的办法分吃那个最肥胖(羊脂球)的旅客,用眼光吞没盛仔鸡的瓦钵,他是最直露。戈尔弩兑,对鸟老板要分吃的办法,虽没说出口,也一拍即合,“微笑一下”。两个嬷嬷呢同戈尔弩兑一样虽未表示赞同,但“提着念珠的手不再动弹,低着眼睛”。禹贝尔伯爵夫妇与迦来—辣马东夫妇,最有身份和教养,在千呼万唤的食物诱惑下,在夫人饿昏情形下,最终,露出真面目来,只是禹贝尔伯爵圆滑老练,体面地让他们四人下台。羊脂球对后四位虽同情但又怕不够格邀请;对两个嬷嬷则谦卑,对鸟老板和戈尔弩兑则是一般礼节性的尊重。在这个阶段,各自人物初步显示出各自的基本的模糊轮廓,这也是人物圆心结构的初步发展。
  在旅店时候,他们面对行程被误,便忘恩负义,纷纷献策行动,出卖羊脂球。鸟先生主张捆绑羊脂球送给敌人,鸟夫人则大骂羊脂球假正经,这对夫妇的粗野卑鄙完全清晰明了。禹贝尔伯爵则显“高贵文雅”,主张用感情打动、道理说服,大讲献身精神,胡说献身报国,贞操牺牲于复仇和妇女在人间的唯一使命就是永恒不断地牺牲自己的身体。在这番假仁假义遮掩下显出阴险狡诈。戈尔弩兑,表面上不肯同流合污,实际上想占羊脂球便宜不得而吃醋,更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伪君子。信奉天主教的两个嬷嬷利用手中宗教权利进行欺骗,说应受谴责的行为,常因动机良好得到天主的原谅。她们假上帝之名,行罪恶之实,宗教的虚伪可见一斑。这就是他们面对侵略者无耻要求自己同胞陪他过夜这一事情的态度,可见在此人物圆心结构运动到顶点,也是情节高潮,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这里可以看到人物形象相互依存,没有羊脂球,他们便显现不出来如此之深的形象,没有他们,羊脂球的形象也不能独立地耀眼于外。羊脂球在此阶段,未认清他们的真面孔而终于被他们欺骗着出卖了。这阶段,孤立地看这个道具:普鲁士军官,事实上成了焦点,他取代了羊脂球。但结合前后阶段,作者意图在形式上:羊脂球是表层中心位置。
  最后一片断,也是尾声,众人对羊脂球仍然轻视,视之为脏东西而欲避之不及。吃饭时如同没有羊脂球。伯爵先生漠然开脱责任“这不是我的过错,你要怎么办?”鸟夫人讥讽她,说她哭的耻辱,戈尔弩兑则有些幸灾乐祸,用口哨吹起了歌,如同说谁叫你当初不同意我,要不,现在我可以来搭理你一下?羊脂球因情怨扼住了嗓子而不能斥责他们的行为,哭泣着。这片断,众人对她不如高潮时鲜明,是整体性带有模糊性。
  以上从各个片断考察他们之间情感态度。从这可见看出人物圆心结构的运动性表现为情节的发展。最初出场是序幕开端,分配食物是发展,出卖羊脂球是高潮,最后便是结局和尾声。地点是在车厢和旅店,只有高潮在旅店,余者皆在车厢里。在运动中,人物圆心结构最明细在情节的高潮,而序幕开端、发展和结局尾声则相对的模糊一些。而作者正是借助于每一阶段的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把主人公置身于圆心,其他人围绕着她,围成一个圆圈。以不同环境下他们对女主人公及女主人公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变化,显示出人物形象的个性,完成塑造人物的任务和文章主题的表现。圆心人物与周围的人物相互依存,相互对照,显现各自个性,并随着情节发展,使人物渐渐丰满鲜明起来,文章主旨也明显传达出来。
  
  参考文献:
  ①《迟做总比做好》冈察洛夫 转《写作》杨荫如编
  
  黄政华,湖北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羊脂球》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