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作文,如果硬要顺着学生兴趣去自由作文,那么,得到的结果要么是敷衍对付的,要么是散散乱乱不成样子的。面多这样的写作现状,教师就应当积极主动找到一条牵引学生走上写作之路的捷径,让学生有路可走,让学生能上路,感觉很轻松,感觉有成就,然后才能走自己写作之路。
初中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小学的模仿教学为初中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之初中生模仿的主观意识的增强,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个优点,为模仿法教学作文提供了有利条件。
鉴于这些原因,语文教师采用“摹名人名作”之法,必能让学生写出“像样文章”。下面是笔者利用“摹名人名作”之法的点滴做法和体会,愿与同仁共享和研讨。
首先,“摹名人名作”之法要选适合初中学生特点的名人名作。初中学生,生活范围还比较狭窄,主要是家庭、学校;理解能力还不够强,对事物、对人生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做事还主要靠个性爱好,喜欢的就积极去做,不喜欢的不愿做不认真做。所以,选择用来作为摹写的名人名文必须是符合学生兴趣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的,达到学生认识水平的。
其次,“摹名人名作”之法要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名人名文。要拉近初中生与写作的距离,利用写法简捷单纯的名人名文是最好的方法。简捷,学生学起来直接,单纯,学生模仿起来容易,简便操作就会写出像样的文章,甚至是同名人相似的文章,这样会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成功欲望,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走上写作之路。
同时,“摹名人名作”之法要善于总结其写作规律,让学生的写作能够举一反三,这样众多学生就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现象。
下面就实际指导的一篇作文解说“摹名人名作,写像样文章”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选择一篇适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名人名作。此文对于绝大部分对农村生活有过亲身经历或见闻的初中生来说,是熟悉的题材;文章所选事例也是日常家庭生活之事,不是很复杂的事件;所描写的细节也是初一学生能够观察到的;所反映的主题简单明白;结构简洁明了,主体结构为“三幕式”,便于学习操作。
永铭于心
林清玄
①我妈妈是典型的农家妇女,从前的农家妇女几乎是从不休息的,她们除了带养孩子,还要耕田种作。为了增加收入,她们要养猪种菜做副业;为了减少开支,她们夜里还要亲自为孩子缝制衣裳。
②记忆中,我的妈妈总是忙碌不堪,有几个画面深印在我的脑海。
③有一幕是:她叫我和大弟安静地坐在猪舍前面,她背着我最小的弟弟在洗刷猪粪的情景,妈妈的个子矮小,我们坐在猪舍外看进去,只有她的头高过猪圈,于是,她和小弟的头在那里一起一伏,就好像在大海浪里搏斗一
样。
④有一幕是:农忙时节,田里工作的爸爸和叔伯午前总要吃一顿点心止饿。点心通常是咸粥,是昨夜的剩菜和糙米熬煮的,妈妈挑着咸粥走在仅只一尺宽的田埂,卖力地走向田间,她挑的两个桶子,体积比她的身体大得多,感觉好像桶子抬着她,而不是她挑桶子,然后会听见一声高昂的声音:“来哦!来吃咸粥哦!”几里地外都听得见。
⑤还有一幕是:只要家里有孩子生病,她就会到庙里烧香拜拜,我每看到她长跪在菩萨面前,双目紧闭,口中喃喃祈求,就觉得妈妈的脸真是美,美到不可方物,与神案上的菩萨一样美,不,比菩萨还要美,因为妈妈有着真实的血肉。每个人的妈妈就是菩萨,母亲心就是佛心呀!
⑥由于我深记着那几幕母亲的影像,使我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都还能奋发向上,有感恩的心。
⑦也使我从幼年到如今,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忤逆母亲的话。
第二步,总结规律,提出要求,设计题目,指导写作。
林清玄的《铭记于心》结构规律归结为“三幕式”,且“一幕一情景”。
根据名人名作的“三幕式”写作规律,提出以下模仿要求:
写幕须知:①一幕一情景,写出三幕,用主要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表现
②围绕主要人物写幕
③扣住题目选重点
④开头扣题凝练、引入下文
⑤结尾揭示“三幕”含义,照应题目
⑥题目“记忆犹新”
第三步,学生“摹写”,范文选例(略)
王凤侠,教师,现居河北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