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课题。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的青少年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此,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尤其对在校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责任重大。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无论从教育的本质来看,还是从社会思想道德现状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看,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为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经济快速发展中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因素仍然存在。有人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表现为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有人取得一些成就便失去继续创业的勇气;有人利用自己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吃喝玩乐,大肆挥霍等等。特别是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仍然严峻而复杂。为此,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当代青少年健全人格发展的迫切需要。青少年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生启蒙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保证。
二.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本身是一个涉及面广且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不难看到,现在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再是单一化,而是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对他们思想道德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多种社会因素。
(一)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有些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些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仍然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明显不足;有些学校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抱着“智育是硬指标、体育是软指标、德育是空指标”的态度;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对待德育工作是“说起来最重要,干起来是次要,忙起来可不要”。这种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科学化程度不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脱离了他们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一是空洞说教多,感情触动少。很多情况下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采取的是“我说你听”的说教式做法,忽略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思想感情交流。二是封闭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多,开放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少,忽视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三是缺乏感动生命的体验性活动,现有的活动一般化,针对性不强,趣味性不浓,吸引力不足。
(三)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近年来一方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劳动观念、群众观念、集体主义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有所放松,特别是劳动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的基本条件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道德规范已经失去约束力和吸引力,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趋明显。
(四)学校德育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尚未形成有机整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密切协调配合。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如贪污受贿、卖淫嫖娼、拜金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腐蚀性。二是一些影视作品、报刊杂志中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三是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阵地相对缺乏,许多青少年到成人歌舞厅、酒吧、咖啡馆、游戏厅、网吧等营业性场所参加娱乐活动,不少青少年因此走上歧途。四是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各自为阵,特别是对学校周边环境、网吧等的治理整顿一阵紧,一阵松,缺乏强硬的手段和措施,打击、处罚不力,使一些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文化场所未得到有效的监管。五是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离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使一些青少年产生价值观混乱和信仰危机。从家庭来看,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有的家长教育子女方法粗暴简单,以打骂代替批评和约束;有的家长法律意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有的家长配合学校不够,对子女溺爱或者给子女撑腰壮胆,使学校不能对其子女严格管理。上述现象使得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形不成合力。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改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联系。首先,学校要通过高科技手段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联系、反馈网络和工作配合制度。在暴露出来的一些学生的道德行为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完全可以在事前化解的。因此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常规联系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联系机构。其次,要将学校的德育教育与社会的“大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要净化文化出版市场,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再次,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正气,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适应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要求,进一步发挥少先队、团组织的职能作用。面对德育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的青少年,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只有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改进方法,才能增强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在思想教育的模式上,要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道德认知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青少年的不同需求,设计相应的教育载体,实行分层指导、分类施教、分类管理,避免“整齐划一”。在思想教育的方法上,要潜下心去真正了解青少年,贴近青少年,因势利导地做好思想沟通和正面引导工作,避免简单生硬。努力使团队干部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团组织成为青少年喜爱的学生之家。
(三)以活动为载体,拓宽青少年素质教育渠道。学校要给德育工作让出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留地”,为德育工作提供良机,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课余生活的指导。一是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英雄模范人物开展专题讲座或心理咨询服务活动,以他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启迪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二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如“走好青春路,迈入成人门”、“走进大自然,融入大社会”等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生活,使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一是要通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来吸引青少年学生,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使他们从小受到健康思想的熏陶。二是多为青少年提供符合年龄特征、心理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以扩展青少年在文化领域的消费,优化青少年学生的消费结构。三是以图书馆、阅览室、读者俱乐部为依托,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积极营造读书氛围,不断形成读书热潮。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扩大青少年志愿者行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五)树立榜样,学习楷模。学校要引导中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增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通过青年教师的言传身教,强化宣传,让青少年学生从身边敬重的人那里,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把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放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突出的位置认真抓好,适应新形势,探索新办法、新措施。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为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王廷,教师,现居甘肃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