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期 ID: 156485

  

如何实现读写双赢

◇ 李兴国 徐洪平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其中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是阅读与写作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呢?我们认为:只有阅读与写作并举,才能实现读写双赢。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两大支柱,它们在语文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传统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在教材上是分开的内容,在教学时是不同的课型,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内课外,才能使阅读与写作能力共同提高。
  
   一.利用好文本,让学生从读中领悟写法。
  
  教材中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写作的典范。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材,鼓励学生学习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明确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方法。即课文的教学都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与写作有关的教学目标,上课前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学习,然后教师再讲,鼓励学生研究探讨。例如:教学《背影》时,设计以下问题供学生探讨:1、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背影的?为什么对这个背影写得这样详细?2、文章开头写家里的变故,与背影关系不大,为什么不删去,集中写背影?3、结尾是如何与开头相呼应的?经过学生探讨研究后,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指导,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阅读探讨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二.搭建好平台,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锻炼。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锻炼听说读写能力的平台,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例如: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品读课文时,用这样的句式说话:“闻一多是一位 的学者(或革命家)”。拓展延伸时要求学生(可用自己的话,也可用名言)为闻先生写一句墓志铭,来表达对他的纪念和崇敬。
  利用这种练习,让学生紧扣文本内容,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加入自己的理解,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三.课内外结合,让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实现双赢。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他们不应是孤立进行的,读与写应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学习写作的方法,再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使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例如: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先让学生品味赏析,从课文中找出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并让学生用“我发现用得好,好在”的句式说话,锻炼学生阅读与语言组织能力,学习完课文后,再让学生从同学中任选几个同学进行描写,先不说是谁,让大家猜猜是谁,学生的兴致很高,积极投入到写作练习之中。课外再让学生学习这课的写法,以《我家的星期天》为题,写几个同学到“我”家做客的情景。这样让学生以课文为蓝本,将读与写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仅靠课内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运用学生已掌握的阅读知识,结合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初中生作文指导》、《中学生博览》、《作文》等刊物,让学生经常接受新信息,不断丰富自己,写心得感受,使得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锻炼。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两大支柱,他们在语文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阅读与写作并举,互相渗透,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内课外,使读写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与提高,实现读写双赢。
  
  李兴国,徐洪平,教师,现居湖北保康。

如何实现读写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