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期 ID: 156459

[ 董萍萍 文选 ]   

《故乡》教学设计

◇ 董萍萍

  一.名言导入
  
  故乡是飘零落叶的根,是漂泊游子的归宿,古人有许多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乡情已积淀为生命的血肉精魂,感人肺腑。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贺知章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李益有:“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马致远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多媒体展示,学生积累)
  
  二.出示目标(投影展示)
  
  1.理清小说的思路,小说描绘了哪三个故乡?
  2.这篇小说是如何刻画除闰土外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杨二嫂的?你能说说这样写的理由吗?
  3.如何理解文中“辛苦辗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三个词的含义?“新的生活”指什么?
  4.结尾语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如何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三.研读理解
  
  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2.将学生分成四组,围绕教学目标精谈、体会。
  3.教师对教学目标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小组派人员板书讨论结果。)
  
  五.教师点拨(将学生的讨论结果点拨、让学生明确,重点板书强调。)
  
  1.⑴:回故乡(伤感)——在故乡(悲哀)——离故乡(希望)
  ⑵:三个故乡a:回忆中的——美好
  b:现实中的——凄凉
  c:理想中的——平和
  2.⑴:杨二嫂①: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②:称呼——豆腐西施,圆规
  ③:行为——放纵卑下
  ④:语言——尖刻泼辣
  ⑤:对比a二十年前: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
  (年轻漂亮)擦着白粉,
  (安分守己)颧骨没有这么高
  b二十年后:凸颧骨,薄嘴唇,
  (自私刻薄)五十岁上下,“圆规”,
  (贪婪势利)这真是贵人眼高……
  ⑵、理由①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
  ②使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创设悬念
  ③为了形成鲜明对比
  3.理解⑴、“辛苦辗转”指像“我”一样奔波劳碌的生活
  ⑵“辛苦麻木”指像闰土一样辛勤劳苦的生活
  ⑶“辛苦恣睢”指像杨二嫂一样处心积虑,挖空心思的生活
  ⑷“新生活”指自由平等的生活,人与人之间没有隔膜的生活
  4.⑴、结尾的深刻含义:结尾充满哲理这是全文的文眼。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的奋斗,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满怀希望去奋斗,便会迎来新生活。”⑵、
  小说中的议论是建立在叙述和描写之上的,起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六.探讨主题
  
  1.请学生速读全文,结合配套练习,结合人物分析,合作研讨小说主题(教师点拨:激活学生思维,鼓励个性化的见解。人对作品表现的情感态度归结主要看法有(投影))
  ⑴“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
  ⑵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⑶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2.对作品主旨的理解有以下三种,请阐述自己的见解。“投影”
  ⑴茅盾认为:悲哀即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
  ⑵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及其根源。
  ⑶表述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课堂交流,教师寻机点拨。)
  
  七.布置作业
  
  1.写出三句有关“故乡”、“路”的名句,并注意作者。
  2.请同学们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以“二十年后,宏儿回故乡”为题目,续写这篇小说,不少于600字。
  
  董萍萍,教师,现居甘肃华亭。

《故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