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期 ID: 156472

[ 吕建国 文选 ]   

话题作文的创新思路

◇ 吕建国

  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作文题型,它具有命题的开放性,创新的导向性,思维的发散性,文体的多样性,写作行为的自主性等特点。然而,话题作文如何求得立意创新呢?
  
  一.揭示象征含义,进行创新思维
  
  对于话题作文中提到的事物要借助想象的力量,挖掘事物的象征意义,赋予特殊的内涵,可以获得立意上的创新。
   例如,以“桥”为话题的作文,可以从桥本身的作用出发,揭示其中的许多象征意义。桥,是绝处逢生的一条通道,当你要摆脱困境,度过灾难,你一定期望眼前有一座能使你峰回路转,顿入光明之地的桥。从这点出发,就可挖掘出“桥”的许多象征性的特殊内涵:母亲是桥,她是赋予我们生命的桥。父亲是桥,他是培养教育我们,使我们形成高尚人格的桥。老师是桥,他们指导我们摆脱愚昧和无知,不断地追求科学知识,实现远大理想的奉献之桥。朋友是桥,是一座用世界上最可贵的感情筑起的友谊之桥。自己也是桥,是一座特殊的桥,独立桥,透析和反省自我的桥。还可以揭示许多:“心桥”,“智慧的桥”,“命运的桥等”。
  
   二.拓展思维领域,进行多角度创新思考
  
  面对一个作文话题,思维不能只走一条路,要呈“辐射”状态展开思维,即从事物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特点,甚至每一个因素出发,展开思考、联想,这样一条思维射线的落点,就可能产生新的立意。
   例如,以“树”为话题展开思考。从种类方面想,有松树、柏树、柳树、白杨树等。就白杨树而言,可从形体方面想,她高而挺拔,迎风搏斗,不屈不挠,形如边防战士,毫无怨言的坚守在边境上,站岗、放哨。这就是一个新的立意。从长势看,他枝枝叶叶向上,紧紧围拢,这不象征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精神吗?由此可以引出一个观点:团结就是力量。
   这种思路,是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展开思考,多一条思维的射线就多出了一条立意。
  
  三.展开联想,进行创新思考
  
  这种创意思考,不直接从事物本身去想,而是通过联想找到与原事物相关的事,这些相关的事都以原事物为圆心,写作时,在外围圈上任找一个点展开来想,就可能产生新意。
  如以“墙”为话题写作文。我们先找到许多与墙有关联的事物,例如睹墙忆事,可以回溯历史;托墙思人,可写亲友挚情;托墙寓意,可以抒发生活激情;借墙说理,可以阐述事物真谛;可表现长幼间观念的差距,描述同辈间感情的隔膜等。这样去想,思维就开阔了,立意的层面会多起来。
  
   四.突破局限,进行创新思考
  
  对于有些话题要突破局限,用新的观念去审视它,阐述出新义。如以“路”为话题写文章,要写出新意,关键在如何看“路”写自然之路容易雷同,如果突破局限去想,可以写“一条充满孤独之情的夜归路”“爱心资助的求学路”“羞愧与希望交织的复读路”“榜上无名的脚下路”等。还可以再拓一步去想,由“就业之路”表述调整心态再就业并不难的道理;由“泥泞路”阐述“平路脚印浅,泥泞脚印深”的人生感悟;由“跌过跤的一段路”比喻“走出人生挫折”等。
  
  五.反向立意,进行创新思考
  
  面对一道作文题,人们通常都是顺着题目的意思去写,顺着命题人的意图去写,这是一种求同思维,难以出新。其实可以发挥求异思维,反着命题人的意图去写,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该肯定。例如以“雪”为话题来写作,若从正面思考可赞美它的洁白、纯净等。若从反面去写,可批判它的虚伪,掩盖了污泥浊水,粉饰了虚假的现状;也可以批判它的冷酷无情等。
  创新求异要遵循一条原则,就是合情成理。不是所有的命题都可以逆反去想,有的已是一条公理,表述又很确定,就不能为求异出新而去否定。
  话题作文创意的新思路贵在敢于打破常规的束缚,大胆联想,丰富想象,一个“想”就是一个思路,一个思路就是一个新的立意。
  
  吕建国,男,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话题作文的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