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孔乙己》是写知识分子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中走完他悲剧的人生。笑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笑是小说的线索
线索,指事情引导的端诸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线索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内容集中。
《孔乙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外现线索,即以“我”作为叙述人,联系全篇,另一条是隐含线索,用“笑”来贯穿全文。
以“我”为线索,通过“我”的目睹、追忆,写出孔乙己的出场、经历、遭遇以及悲惨命运。整篇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是以“我”为主体的故事,在“我”中,孔乙己只是一个可笑的叙事对象,孔乙己的故事是“我”灰色生活的一种点缀。在文中,“我”随着小说的演进,逐渐被“掌柜”、“短衣帮”同化,最终使“我”也参与到“嘲讽”孔乙己的队伍中来。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不仅讲述了孔乙己的故事,而且真实见证了“庸众”的无情。
“笑”作为线索,将孔乙己与其他人连接起来。透过“笑”,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地位,以及酒店中的人对他的态度。在咸亨酒店,孔乙己只不过是别人的笑料,笑声如影随人般地伴随着他的出场。他一到店,短衣帮便取笑“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他刚喝过半碗酒,短衣帮又嘲笑“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最后一次出现在酒店,也没有逃脱这种令人痛苦的嘲笑,掌柜仍笑他“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好像他被打折腿是一种可笑之事。除了被短衣帮和掌柜笑话外,连小孩也加入了其中,十二岁的伙计“我”每次会对短衣帮的笑进行附和,邻舍孩子有几回也赶热闹。对于别人的笑,孔乙己的反应一次比一次难堪。开始,他还能争辩“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极力掩盖心中羞耻;当被戳到最大隐痛——连秀才都不是,他只能胡乱地说些话,力图掩饰自己的“颓唐不安”;为了化解成人世界嘲笑带给自己的羞辱感,他转向孩子——小伙计和小孩,讨来的却是无趣;等最后一次面对掌柜取笑时,他只有恳求、哀求留点脸面。“笑”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下众人的“无情”,一步一步呈现出孔乙己所受的内心伤痛和无助境地,隐含着作者的批判意味。
二.笑是一种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式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想像力。其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再次,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一种文学手段,其目的都是为凸现所要描写的对象服务的。
孔乙己未出场,小说就对他进行了正面描写。首当其冲的是外貌描写,“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点明了人物的特殊身份,“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写出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好逸恶劳,“青白的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勾勒出一个穷困不得志、饱受世人欺凌的老书生形象。随后的语言描写“满口之乎者也”突出他的迂腐可笑。这些正面描写勾画的人物形象似乎静止而不鲜活,更似乎意犹未尽而有悬念,于是作者调用了侧面描写,“笑”成了其中的一种形式。
短衣帮笑孔乙己脸上的新伤疤,笑孔乙己偷书被何家吊着打,解释了孔乙己“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是对孔乙己好逸恶劳的事实印证。短衣帮笑孔乙己连秀才都不是,交代了孔乙己的读书人身份,难怪孔乙己要穿长衫,要“满口之乎者也”。掌柜笑孔乙己偷东西被打折腿,揭示了孔乙己好逸恶劳恶习不改以及由此遭致的灭顶之灾。孔乙己的好逸恶劳,在短衣帮和掌柜的笑口中得到放大,侧面反映出孔乙己在咸亨酒店之外的生存状况——偷窃被打。这种生存状况,与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生活状态——被人哄笑,相互呼应,昭示了孔乙己的人生悲剧。在写短衣帮和掌柜取笑的同时,也对孔乙己的表现进行了描写,如“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和“不要取笑”等语言描写,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互结合,纵向与横向相互映衬,使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有了立体感。
三.笑是以乐写悲的手法
《孔乙己》中的笑,是含泪的笑。封建知识分子孔乙己的不幸,竟被人们拿来逗乐取笑。笑的背后是辛酸、悲凉。
笑集合了笑者和被笑者,前者是咸亨酒店的人们,后者是孔乙己。二者从两个视点折射出小说的社会悲剧性。
1.以被笑者的不幸,即孔乙己的人生悲剧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罪恶。
虽然科举制度所允诺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前景未在孔乙己身上兑现,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已在他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他念念不忘自己读书人身份,时刻摆出读书人的架式,穿长衫,满口之乎者也,把窃书不能算偷挂在嘴边,甚至自视比“短衣帮”高一等。自命清高的他从未意识到自己和“短衣帮”其实没有两样,徒劳地画着无用的楚汉之界。社会地位低下,生活随之困顿,孔乙己仍固守着“劳心者治人”信条,轻视劳动,好逸恶劳,不好好给人抄书,干起了偷窃之事,断了生计。穷途末路的穷书生,最后只得铤而走险。可他想都不会想到他会被同是读书人的丁举人打折腿,更不会想到是丁举人把他推上了绝路。死前,因“还欠十九个钱”,连最后一点清白也没保全。
封建科举制度只为孔乙己编织了富贵的美梦,却没有告知他科举是千军万马过的“独木桥”;封建思想只叫孔乙己远离劳动民众,却没有叫他与上层社会保持距离。孔乙己上不趴天,下不着地,摔死只是早晚的事了。
2.以笑者的无情,即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鞭挞“国民劣根性”以及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短衣帮”、掌柜、小伙计和小孩,都参与到哄笑孔乙己的行列,他们的笑大同小异。
“短衣帮”,处在社会底层。在他们眼中,没有进学、好吃懒做且有偷窃劣行的孔乙己,简直就是废物,连他们都不如。挖苦嘲弄孔乙己,成为他们打发时光、喝酒解闷和忘却劳累生活的一种方式。他们那看似无聊的笑,暗含对无权势的孔乙己的否定评价。
掌柜是商人。商人唯利是图、见钱眼开。客人出钱多少决定着掌柜的服务态度。阔绰的,掌柜亲自问候;“短衣帮”和孔乙己之流,则由小伙计去应付。孔乙己属于酒店的赊欠客(虽然欠的钱能很快还上),更何况他一直拖欠着19个钱,掌柜摇身成为客人的上帝,有权利嘲笑至下的孔乙己,从中可以找回在阔绰客人那里失去的尊严。掌柜铜臭似的笑,是对无钱财的孔乙己的冷酷回应。
小伙计的笑,是附和的笑。小伙计在酒店目睹并亲身感受了世态炎凉,备受压抑,感觉快乐难以寻觅。附合众人的哄笑,让他找到了难得的快乐。他渐渐默认众人对孔乙己的嘲弄,在不经意的附和中成了众人的“帮凶”。
小孩的笑,是好奇与凑热闹的笑。虽如此,也会给孔乙己带来无意的伤害。在成人世界的熏陶下,小孩无意的笑迟早会转换成有意的笑。
无论哪种笑,都是对孔乙己精神的戕害,充满无情味。众人的笑,折射出民众愚昧麻木的国民劣根性。究其社会根源:封建制度的等级观念和封建文化的惟权势惟钱财至上的价值观渗透人心,人与人相互隔膜,彼此冷漠,共同打造人间的精神地狱。
笑,一字尽显作者的巧妙构思、不凡的人物手法和可贵的批判精神。《孔乙己》,不愧为继《狂人日记》后的鲁迅短篇力作。
冯平,教师,现居贵州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