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语义是什么,前辈们有很多说法。诸如:指称论、意念论、行为论、用法论、言语行为论等等。受前人启发,我认为语义是人对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概念化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对语义的概念化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义;概念化;思维;过程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包括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的社会功能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因功用而产生,因人要认识人本身存在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而产生。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去认识世界。并要把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所有认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以实现语言的功用。所以说语义首先是人对世界的认识。
说语义是人对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概念化认识,并不是说语义等同于概念。被人的大脑概念化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所形成的所有认识外化为语音之后,形成的并非都是概念。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概念,另一部分我们不能叫他们概念。概念有概念本身的语言意义。概念属于思维的范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事物本质的反应,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表征。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把所有的能意识到的事物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形成概念。语义是包含概念的,语义是以概念为基础的,概念多为理性意义。概念相对而言科学准确,没有感情色彩。语义则不然。
这里所说的概念化是指音响所代表的那个意义的产生即人认识世界是有一定的思维运作方式的。这种思维运作方式就是概念化。人类认识世界并形成语义是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完成的,这种思维方式就称之为概念化。更近一步说语义的概念化过程是指词义的形成过程在思维上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
概念化是人类思维的运作的一种方式,是人脑具有的一种能力。它与人的思维有关,人类概念化事物的能力先于语言而存在,人类能否概念化事物与人类是否已有语言无关。因为即使是天生聋哑的人也具有概念化事物的能力。但语言却与人类概念化世界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功用,为了认识世界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概念化,外在表现为语音。语音又蕴含语义。所以语义就是人对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概念化认识。
非语言的东西,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感觉的、味觉的、触觉的、幻觉的、感受的……,凡是人类能够认识到的一切经过人的思维概念化之后的形成认识,用一定的语音约定俗成固定下来,便是我们所说的语义。
一、语义的概念化过程
上面已经说过语义是人在概念化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认识,但语义不等于概念。词义的形成同概念的形成同样都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是对客观事物共同特征进行概括所得出的结果,都是一个抽象概括和判断的过程。
(一)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包括两个因素:一个是定义性的特征。指某类事物、动作、感觉等的共同的属性。二是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规定这些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家Bourne用这样一个方程式来描述概念的这两个因素。
C=R(X,Y,…)
其中C表示的是概念;X,Y,…表示的是一类个体所具有的共同性的定义特征。R表示的是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些规则又称作概念规则,他们确定诸定义性特征的规则。例如:一个红色圆形的概念的定义特征是红色,圆形,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合取,任何一个事物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才能称之为“红色圆形”。根据上述方程可将红色圆形和鸟的概念表示如下C红色圆形=合取(红色,圆形)C鸟=合取(羽毛,动物)所以凡是满足红色+圆形这两个特征的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红色圆形,凡是满足羽毛+动物这两个特征的事物我就称之为鸟。
除了合取以外还有其他的概念规则,如肯定、否定、析取、条件等等。由于有不同的概念规则,因而可以构成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二、语义的形成过程和多义现象的成因
语义的形成过程(即概念化世界的过程)也是这样的一个思维过程。例如:“兵”(古代指兵器)人们将专门用于杀伤敌人的一类东西(刀、剑、斧…)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C兵=合取(杀伤敌人,器械)概念化之后,用一个声音将其固定就是bing。后来产生了专门保护国家的人——军人。人们在概念化军人之后也要找一个声音将其固定下来,人们为了简便或者是心理上的原因,人们认知新事物时会不自觉的与大脑中已有的东西相联系。这是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在见到新的事物的时候总会联想到已有的对自己来说熟悉的东西。例如:我们见到一个以前没有见过的人的时候总会说他或她像我们认识的某人某人。所以,因为军人保卫国家时手里都拿着(兵),所以人们就同样用bing这个音来固定军人这个意义,而不去找另外一个经概念化之后形成的认知与军人一点联系都没有的语音。也正是人们认知新事物时会不自觉的与大脑中已有的东西相联系这种思维方式,使语义本身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状系统。
语义的不断引申和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断概念化的过程。语义发展的任何一个横断面都是概念化的结果。当我们第一次用一个语音去说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时候,这种事物或现象就已经被概念化了。到了现代虽然有些词义变化了,例如:妻子,古时候指妻子和儿女,现在只是妻子,但它仍然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概念化的认识。因为世界没有变,所以隐藏在后面的认知也没有变,只是形式变了而已,人们只是把当初的整块认识分割了一下,分给这个语音一部分,分给那个语音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徐志民欧.美语言学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石安石.语义论[M].商务印书馆,2005
[3]汪安圣.认知语言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5]胡晓研.普通语言学简明教程[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杰,吉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8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