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遣词用字的准确性是学习翻译必修的基本功之一。本文着重探讨大学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怎样准确地确定原文词义,并以得体的汉语将其转述出来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英汉翻译;遣词用字;准确性
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和英语的基本功。大多数人的英语词汇量和对英语句子的把握已经没有太大问题。然而,对于很多看似很简单的词或短语,学生的翻译却往往让人啼笑皆非。问题就在于学生对英语原文具体意义的把握不够准确,或没能找到合适的汉语词汇来表达。因此,如何准确地确定原文词义,并以得体的汉语将原文恰如其分地转述出来就成为大学生英汉翻译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弗斯(J.R.Firth, 1890-1960)曾说过:“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每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都会有不同的意义)。也就是说,词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词多义的现象在英语中尤其普遍。因此,要要准确地确定词义,仅仅了解词的基本含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根据词语的搭配和上下文确定词的引申意义、词的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以及词的强度(语气的轻重)。
翻译是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以一种语言来忠实的表达另一种语言。所以,准确的理解是翻译的前提,而准确地确定词义则是遣词用字的前提。在准确理解、确定词义之后,更需要在表达环节下功夫,做到恰如其分。这就要求译文不仅和原文意思相符,而且要风格相符。
一、根据词语搭配确定词义,选择合适的汉语词汇
以最常见的一个英语单词“good”为例,我们来看这些词组:1)good contract;2)good debt;3)good eggs;4)good eyesight;5)good joke;6)good manners;7)good match;8)good looks
看到这些词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所有的“good”都翻译为“好”:好合同、好债、好鸡蛋、好视力等等模糊笼统的字眼。而要透彻理解英语原文所表达的意义,并根据汉语的搭配习惯慎重地选取不同的词汇。对这些词组我们可以这样处理:1)有效的合同;2)有把握收回的债;3)新鲜的鸡蛋;4)正常的视力;5)有趣的笑话?;6)得体的举止;7)佳偶、劲敌;8)美貌
二、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选择恰当词汇
英文中很多词汇使用的都是引申意义,作为中国学生,很多时候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揣摩,以确定词义。
例如:We insist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should not be a one-way street. 此句中,one-way street的原意为“单行道”。根据上下文,联系到句中出现的“国际贸易”我们就不难猜到,“one-way street”是指国际贸易中的“单向贸易”。因此此句可翻译为:我们坚持主张国际贸易不应该是有来无往。
三、准确把握英语的习惯用法,选择合适的表达
英语中有着大量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这些习语的意义往往与并不等于组成习语的词的意义的总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往往难以捉摸。为了避免望文生义,就需要平时大量、广泛地英文作品,揣摩英美人士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扩大知识面,培养敏锐的语感。比如这一句:Don’t cross the bridge till you get to it.(不必担心太早),只有有了相当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语感,才能对它有准确的把握
四、注重遣词的色彩与风格,精益求精
在英汉翻译时,要做到遣词用字的恰如其分,在准确地确定词义之后,更重要的是以得体的汉语将原文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注重词语的褒贬色彩、形象比喻、分寸和文体等等。此外译者还需要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充分发挥汉语优势。汉语中的四字成语丰富而形象,适当地使用,会使译文增色不少。翻译完成之后,译者还需认真校对、精益求精。
比如这组例子:1)Like attracts like. 2)Like cures like. 3)Like for like.这三句皆为英语习语,语言极其简洁。要传达出原句的风格,译者必须精心锤炼自己的汉语。这三句可译为:1)物以类聚。 2).以毒攻毒。3)以牙还牙。
再来看这一句:There’s a mixture of tiger and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that guy. 此句中,我们首先要确定“tiger”和“ape”的指代意义。联系句中的“character”一词,再考虑到句子的褒贬色彩,我们可以翻译为:这家伙生性既残暴又狡猾。
英汉翻译考验的不仅是译者的英文理解能力,而且是汉语的表达能力。好的翻译需要透彻地理解词义,更需要恰如其分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学好英汉翻译,首先必须打好扎实的英文基本功,增强理解能力,通过广泛阅读,掌握英语语言和社会文化知识,熟悉各种语言现象和社会文化背景。还要注重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多读、多写、多译,提高汉语遣词用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郭著章.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刘宓庆.英汉翻译技能指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作者简介:穆文超,男,助教,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任教于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及外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