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9期 ID: 153670

  

试论高校文科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改革

◇ 侯 玲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文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形成系统而专业的高校文科实习实训基地,文章以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革为例探析了现实有效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高等学校;文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性的文科专业,是指由那些崇尚利他主义价值观,掌握了相关系统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的职业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专业化社会服务。②其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路径在文科专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结合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革情况,试图探寻高校文科实习实训基地的可行路径。
  一、重庆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考虑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结合,并充分投入使用。
  当前文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最大的问题是硬件建设不能和软件建设相结合,建设和投入使用往往分离。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根据办学需要和社会教育资源状况,将实习基地主要分为二个类型开展建设,一是以模拟实习为主,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社会工作实验室,包括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等。既可用于实验演示教学,亦可用于实务服务活动,还可以开展社会工作的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以及各项参观活动等。二是立足重庆,建立市内实习基地。
  (二)教学实习制度化。
  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强调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性,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上将专业方法、实务及理论融为一体,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训的内容、形式、方法、程序等制度化。在教学要求上,突出了实践教学课的环节,凡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均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中以模拟小组、工作坊、实训室教学等形式,消化课程知识,训练学生能力;校外社会工作实习实训贯彻“常规见习、实习为主线,寒暑假实习为补充,毕业实习为检验”的原则,按照培养方案安排,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分为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三大部分,总实习时间不得少于800小时。专业见习不得少于80小时;专业实习原则上要求不少于240小时。毕业实习不得少于480小时。考虑到毕业班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培养方案在过程中灵活要求:学生可在第7学期或第8学期选择“毕业实习”,但时间总量必须保证。在实习方式上,采取学生自主实习和集中实习结合,但以集中实习为主。学生须修满专业实习10个学分(含专业见习、实习4学分,毕业实习6学分),方可参加毕业答辩。通过实践体系的制度化,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训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获得了制度性的保障,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都有了制度性的依据。
  (三)基地建设将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充分结合。
  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一直强调教师先行、实践先行。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进入实习领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基地,有效地锻炼了师生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力。同时,由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专业型、实践型教师的聘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动向可以及时地反馈到学校来,而学校也可以将专业方面的成果及学校办学的有关信息与社会沟通,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四)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训与就业相结合。
  为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与多个单位建立了就业与实习紧密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在此过程中,注意平衡了用人单位、学校和实习学生之间关系。一是教学实习动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二是注意解决好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和学生对实习及实习单位的认识。三是做到计划先行,强化管理。四是经常保持学院与基地学生的联系。五是积极建设好学院与基地单位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重庆师范大学实践的启示
  结合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启示如下。
  (一)制度整合:实习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开拓并不意味着专业的实习实训就专业化了。目前,很多院校面临着实习基地重复建设,甚至只重基地的开拓,而忽视基地实习内容体系化和专业化,在基地质量建设上存在很大的问题。重庆师范大学的解决方法之一是通过专业培养方案将实习实践制度化,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二)专业整合:狠抓专业实务教学的专业化。
  首先,实习基地选择应针对专业培养的需要,与实习实训项目的要求相一致。实习基地所提供的实践要基本符合专业课程体系中所规定的实践内容。
  其次,面向国内经济发达地,鼓励跨省建立省外实习基地。要规范化专业实习实训,有组织地到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筹建就业型实习基地。
  最后,将基地实习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规范化、专业化。一是明确实习岗位与专业的相关性;二是实践教学组织者要充分了解相关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构成,对关键性能力指标必须进行重点答疑和督导;三是重视专业核心能力的发展,做好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编定。计划所列项目一定要按岗位需要拟定,宜精不宜杂。最好以表格形式将该专业所有专业实习项目一一列出,表明实训重点、实训要求、具体地点、时间安排、指导教师、需完成的课程设计或实习报告等。此计划资料要交给实习单位并与他们沟通,一同做好计划的修订与落实;四是确定好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规范实务教学与实务督导。实务督导教师有多种来源,既可来源于签约的实习的单位,亦可由学校委派。以当前的情形看,专业督导教师既要有来自学校的专业督导教师,也要有来自基地实习单位的机构督导,这样做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技能提高训练效果,也有利于基地建设的持续发展。督导应具备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基地岗位特点,还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五是实训效果要合理评价,要将专业原则评价与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评价结合起来。
  (三)资源整合:专业基地建设特色化与开放化。
  一是学科资源的整合。文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应该充分考虑专业与当地区域资源、学校优势资源结合的特点,实现基地学科资源的优势整合。
  二是社会资源整合。要将各种可能的力量整合起来,在基地力量争取方面,要注意学校与社会力量的支持相结合。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平时的自主实习和三下乡实践直接参与到实习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中来,开拓基地,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直接转换、实现专业技能训练与社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在资源共享方面,基地不仅要承担高校内专业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应当面向社会开放,承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使实习实训中心紧密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成为紧密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实践基地;加强专业教师深入基层、机构、企业参加社会实践,丰富实践知识,提高实践指导的水平。
  三是基地资源整合运用。要考虑先进性与实用性,建设高标准的实训中心,将最新的思想技术和经验引入到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并将实习基地建设成果对外共享,实现社会开放性,鼓励多主体参与共同建设。比如学校统筹与个人承包结合,通过各种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和使用。
  四是经费资源整合保障。即使基地和内容体系上的保障,经费问题不解决,基地也很难发挥专业训练作用。经过实践,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为经费保障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首先,学校要对实训基地应建设有专项投入。学校主管部门和举办方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加大对实习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并切实拨付。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范围。①共建实习实验室等实习保障设施。根据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实习场所的规定生均5.26平方米/生的标准,生均设备值5000元,拓展训练场所也包含在实验室建设内;②基地与教学单位双方研究成果的奖励;③年度实习基地建设工作表彰;④联系、调研工作的旅差费和工作量补助;⑤共建研讨、检查、总结等会议支出。其次,结合院校特征,在专业发展特色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向学校争取经费。再次,是实训基地建设要开辟政府、学校、企业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社区等多方面的优势,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资源共享,共同投资和建设实训基地通过政府投入、学校自筹、实训基地自筹校企共建、学校与科研单位或行业联合等多渠道筹集经费,走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美]法利等.《社会工作概论》.隋玉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
  [2]孙虹雁,李仁等.浅谈大学生实习与就业关系[J].黑龙江教育,2005, 12
  
  作者简介:侯玲(1979—),女,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哲学、城市社会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

试论高校文科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