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9期 ID: 153697

[ 刘文涛 文选 ]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分析

◇ 刘文涛

  [摘要]语文能力是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基本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高职语文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普遍不被重视。课堂教学延续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育模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成为高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一、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战线,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了高职语文的教学质量。现阶段,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时少,受忽视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大学本科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在就业上必须能有自己的优势才有生存的空间,因此,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把就业率视为学校的生存之本,在课程设置上完全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大部分都是设置的一些社会上需要比较大的,高就业率的专业,比如:电子商务、会计等一些专业,根本不可能在公共基础课上安排较多的课时。所以,高职语文课程丧失了基础教育中的显赫地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只是为了应付,随意安排几节课程,这也导致了教师对语文的轻视。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语文的学习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习。
  (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一般还是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做笔记或者是听,甚至有的学生就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到考试的时候抄以下别人的笔记,背一下知识点,应付了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由于学校的不重视,教师也很少花时间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虽然大家都在倡导教学改革,许多比较优秀的、实用的教学模式也被提了出来,但高职语文教学还是纹丝不动,没有向此靠拢的迹象。教学模式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三)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脱节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现阶段,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普遍与专业教学脱节。语文教学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科目,好像跟其他科目都没有关系。学校、教师和学生也看不到语文的作用在哪里。对语文教学都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
  二、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语文课程的功能和教学现状,应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可将语文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口语交际、应用写作、阅读欣赏三大模块。口语交际主要着重培养高职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模块讲授几种高职学生口语交际形式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技能,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感受中学会与人沟通,创造性地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为日后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应用写作主要着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实用文体写作模块主要讲解生活、工作、学习中常见的几种实用文的写作体例和要求,训练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实用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阅读欣赏主要着重培养高职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阅读欣赏模块通过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为了实现语文教学和专业教学的有效结合,还可以将语文细分为很多小的模块。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我们很难找到一本语文教科书可以适合所有专业课,也很难为所有专业课找到适合的语文教科书。但是我们可以将语文知识细分,选择性的进行教学,以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学校可以建立起一个包含各个具体课程模块的语文学科库,教师可以根据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及语文课程课时数的多少,选择具体的知识点活页,最终实现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完美结合。比如:市场营销专业可以选择《应用写作》模块、《普通话》模块、《演讲与口才》模块,确定其中的经济文书写作活页、公文写作活页、普通话培训活页、营销口才活页等为教学内容,以突出其专业需求。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高职教学一般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方式不好,自制力比较差,因此,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规范学生行为,调动学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态度无意中也起着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心理催化功能。语文教师如果上课时情绪不振,讲解声如蚊蝇,那学生也会昏昏欲睡;如果语文教师上课时激情高昂,讲课抑扬顿挫,那么学生也会激情澎湃。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要善于掌握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走进课堂之前调整好心态,讲课时,要最大限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诚和蔼的与学生交流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感到受温暖,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第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高职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语文基础不好,再加上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教师要巧借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法、导入式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拿来主义》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导语:“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时学生立即问“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于是便趁机导人课文的学习。有如在学习《赤壁赋》时,学生不关心字词句是怎么理解的教师告诉他们的又是多么优美。因为在短的时间内,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来体会。他们喜欢听曹操横槊赋诗的历史事件这之后才能讲析诗歌慷慨风格背后的无限失意;愿意知道像苏轼这样一位大文学家人生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对人生的感慨,对朝廷的挂牵。因此,如果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对诗词进行解释,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三)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有许多教师抱怨课时不够,尤其是高职院校,语文课时设置很少。其实课时或多或少都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学会所有的知识是很难的,对于活泼好动的高职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对于单纯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 早不感兴趣了他们更加渴望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高职语文教学要充分的利用第二课堂,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拓展到课外活动中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一些名著、优美的散文,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阅读这些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字词量。广泛的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将学生阅读的感想写下来,让学生进行随时的练笔。另外还可以组织班级辩论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让有才艺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诗词等编舞、编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画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总之,相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社会课堂好像比学校的课堂更有吸引力;轻松的不经意的教育比每天的疲劳轰炸更有效。
  (四)开展网络化教学
  当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高职课堂。在高职院校中,语文一般是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开设的,教学设备及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传统的封闭式、注入式教学仍是主导的教学模式。有的仍然为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进行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程式化,形式呆板,在教学中师生缺少情感互动,缺少课堂应有的生气与活力,缺少课堂教学的时代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高职语文网络化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语文的教学质量,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推动高职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网络能够提供便利、快捷的全球性联络,网络的海量信息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教师可以向学生直观地讲解学习内容,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可以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换看法,交流信息。教师可以轻松地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做出相应的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来调整学习进度,增补相关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从而发现自身的问题,积极整改。利用网络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它甚至可以使地处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够平等地共享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但是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网络的负面作用。网络无疑对人是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无数的学生,甚至成年人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高职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很容易出现脱轨行为。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而又避免出现学生过于沉迷于网络的情况成为摆在许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其实,我们只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从心理上给学生灌输一种思想,网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增强学生的自制力;二是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的利用网路来为学习服务。高职语文网络化教学必须紧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既要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体现出现代化的教学特点,又要突出高职语文特色,保持语文教学原有的特性——注重对学生思想启迪、文学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以及写作技能的训练,促使学生对社会、人生进行全面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人格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戴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袁园.浅论改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措施[J].青年文学家200912
  [3]胡湘梅.浅谈新时期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4]朱星梅.高职语文课程教学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
  [5]董传亮.高职语文的网络化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
  [6]胡中方.论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作者简介:刘文涛(1972—),男,江苏苏州人,讲师,高职语文教学。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