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工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掌握初中思想品德课科学的复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对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浅谈自己的一些复习见解,和大家共同探讨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复习方法
复习目的主要是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清思路,为培养答题能力和提高检测成绩奠定基础。它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弄清教材涉及的基础知识、概念、原理,加强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的理解,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结构化,网络化;二是弄清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并牢固掌握。
一、做好阅读
要做好综合复习,最好是要重视阅读,学会阅读。因为课本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根本,是检测试题的答案依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检测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为此,做好阅读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读关键词——抓住知识重点。所谓“关键词”就是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特征的一些词语。如:最、前提、关键、实质、根源、目标、原则、中心、决定、根本等等。课本中的关键词很多,能够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复习中,我们可以对课本中的关键词加以装饰,如划上点、线、圈等着重号,使它们更加突出,易于记忆。
(二)层层提问——发散思维。一般地,课文中的每句话,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我们阅读思想品德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围绕确立的中心(段意、框标题、节标题、课标题或其它),不断地对自己提出相应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这样,一句话就诞生几句话,前后知识的联系就紧密清楚了,思维也得以发散。
(三)带问阅读——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使阅读变成一个有思考对象的、鉴别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阅读过程。这样,既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又可以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概括段意——培养概括能力。一个段落,往往集中讲解一个问题。概括段落大意,不仅能理解知识,还能概括能力。思想品德课文中的每一个段落,有时会有明显的概括段意的句子,有时没有。在阅读时,不管有没有概括段意的句子,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段落大意。久而久之便会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二、重点复习
目的主要是紧紧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复习,突出培养对所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归纳能力。运着重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具体可分为:(一)找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与时政热点之间的联系;(二)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问题,应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顺序进行精析精练,学要学透彻,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专题复习
目的是进一步缩小复习的范围,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具体要求是:
(一)定专题。即对一年来的重大时政热点进行排列和分类,可按内容分为多个专题。比如2008年的热点有:科学发展观;两会:关注民生、就业、金融危机;科技强国等等。
(二)定材料。即根据确定的专题选择相关的典型材料。材料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权威性,还要具有较好的衔接性,能把时政热点和教材知识连接起来,也就是要回归教材。
(三)定答案。即把时政热点和所学教材知识结合起来,精心组织答案。现在我们思想品德中的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这是学生在答题时比较难以把握的一个题型。在答这种题型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回归教材。因为作为开放性的试题,虽然答案不唯一,但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再开放的试题都有一个答题标准,而这个答题标准总是不会脱离教材。所以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来回答,脱离教材,随意发挥,是要扣分的。对于案例分析题,答案的最后环节一定要结合问题、以理导行,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谈启示,从该案例中明白的道理和教育意义,这是答好案例分析题的落脚点。
四、模拟训练
这个环节是最后冲刺和实战阶段,也是大幅度提高成绩的飞跃阶段。目的是通过用针对性很强的试题来培养学生们的“实战”能力。模拟试题重在质量,不在数量。我们在做模拟练习时,要做到重点细致、透彻、灵活,及时地查漏补缺,发现问题,马上解决,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检测得分率。
参考文献:
[1]田永华.初中思想品德课复习方法例谈[J].教育研究,2007.6.
作者简介:李军,男,四川省泸州市第十七中学校 政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