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分别就现阶段低、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古文教学进行了分别阐述,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激发兴趣、感受;迁移运用、品味;拓展延伸、感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具有凝练、高雅、充满艺术美感等特点。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渗透文言文的教学,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可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古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低年级——诵读,激发兴趣,感受语音美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尤其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开端,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入情入境。同时教师要给学生示范,以动情的范读,把他们带入情感的圣境,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教给学生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可以摇头晃脑,辅以动作。例如,一年级可利用早读时间教学生读读背背《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教师可利用每天的早读带领学生诵读,还可以从网上下载视频,带领学生配乐唱读,或观看《三字经》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领他们诵读《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可让学生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用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音韵,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诵读中,不知不觉地读通、读熟并很好地理解文本含义,为孩子们打开了文言文诵读之门。
二、中年级——积累,迁移运用,品味语言美
古文语言丰富,寓意深刻,对后人影响深远,在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语言里,这种影响的痕迹依然无处不在。苏教版各年段教材的练习中都安排有《古今贤文》的背诵积累,旨在让学生能熟记于心,从中受到教益。在中年段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也常常学到许多富有哲理性的文章,如第五册中的《第八次》《卧薪尝胆》等课文,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布鲁斯屡战屡败、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只有胜不骄、败不馁,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与课文中心相似的话语,再出示一些学生早已熟记于心的,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有志者,事竟成”等古代警句,让他们把这些名言警句与我们常用的书面语言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往往能揭示一道理等。最后,我作出针对性的小结,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有些文言文,还告诉你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学了文言文会使你变得更聪明、可爱。通过这种方式的诱导,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文,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能让学生体会古代汉语言文学对我们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初步体验古文的语言魅力,加深对古文的感情,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就不知不觉被调动起来了。
三、高年级——比较,拓展延伸,感悟语意美
进入高年级的学习后,教师可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一些古典小说。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名著。我国古代小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鲜活的生命,浓郁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些不朽的作品,曾经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美的震撼,美的享受。教师可引领学生走进小说的世界,步入古人的心灵,体会生命的内涵,领悟生活的真谛,感受丰富的情感,获得美的艺术享受。如:在教六年级《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我将古文与现代文作比较。课文第一小节描写环境只用了两个词“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虽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但这区区八个字却不能把环境的险恶充分体现出来,此时我适时补充《西游记》原文中此段环境描写:“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那长老马上心惊,孙大圣布施手段,舞着铁棒,哮吼一声,唬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学生读完此段文字,即能身临其境感受到取经路上豺狼当道、虎豹成群的险恶环境,也更能体会到孙悟空的艺高胆大,教师再站在鉴赏的角度,从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细细品味,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环境描写对衬托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认为:“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我们如果爱学生,就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打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铺好路,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在诵读经典中学习古文,在继承传统中学习语言。
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
《广东教育》教研版
作者简介:吴妍,江苏省常州市解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