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9期 ID: 153704

[ 马文隽 文选 ]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

◇ 马文隽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和教育体系,因此,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迅速转换角色、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适应新课程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师角色;转换
  
  进入新世纪,在新课标理念下,在新的语文教学观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新的变化。语文教学就像演戏一样,教师要唱好语文这台大戏,就必须对自己扮演的角色予以充分认识,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新课程。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需要怎样进行角色转换呢?
  一、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只所以要进行角色转换。一是新课程的客观要求。新课程在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课程目标观、语文课程内容观、语文课程资源观和语文课程评价观五个方面都有深刻创新,就要求语文教师角色进行历史性转换。即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二是.新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变化很大。理念的变化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要相应地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四种因素即老师、学习者、学科内容和环境中,教师的行动构成了课堂文化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教师的角色定位又直接决定教师的行为,因为教师的“角色面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影响课堂教学的社会系统运行。因此我们可以说,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角色必须先转。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要求。教师专业成长可以说是教师的业务能力的与时俱进过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生事物,教师只有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与促进者,才能在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中永葆青春与活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有保障。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在新形势下教师角色发生了“四个转换”: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培养有效的学习者的角色转换;由单一型向全能型教师的角色转换;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角色转换;由守业者向创业者的角色转换。
  (一)教师是引导学生搏取知识的桥。
  教材是此岸,知识是彼岸。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由此岸进入彼岸搏取知识登堂入室的桥。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解决掉学生、教材、知识之间关联的障碍,让学生能与教材很好的交流,引导学生更好理解教材,获取知识。此时的语文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将自己对教材的思考、理解、认识强加给学生,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个性,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差异性,引导学生主动与教材交流。同时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过桥的意愿。这时的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传递出的美,而不只是烦恼的问题,条块式的分析,带着轻松而愉悦的心情自然而然走入教材,进入知识的海洋。
  (二)教师是学生课堂上的天使
  当代语文教师不管你是什么模样,你给人的认识,在你走入课堂之后应当是天使了。因为你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你要传递做人的道理、人生的修养、民族的美德,你要教授学生“文化”——人类共同认可的精神财富、思想观念、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这是其他学科教师无以伦比的。语文教师通过文学作品的教授,对学生进行熏陶,光是文学作品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天使般崇高神圣的思想人格,然后才能将文学作品传递出的各种人文精神传递、渗透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受到渐染。为此,教师自己应是个情感真诚而丰富的人,因为语文教学本身就借助于生动丰富的情感,这一特点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同样是一堂情感交流的成功课,体现在师与生之间的交流,生与作者、作品的交流,生与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这些情感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情感之美,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思想品质,从而促进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情感真诚而丰富的一个外在的表现便是教师的风度,即语文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学生的印象——天使般的语言,美好、得体、激情四溢,充满艺术性;天使般的举止,谦和温文,大度端方,充满修养感。不仅看学高而且以德范。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三)教师是学生打开视野的金钥匙。
  学生的视野是有限的,课堂教学是有限的,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用有限的知识认识无限的世界,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就必须开阔学生的视野,而打开视野大门的钥匙就应当由语文教师来承当,不要用教材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而应由教材辐射开来,开卷有益,让学生在走入课堂后又走向课外。教师要为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学生广阔而自由的阅读空间。这包括制定阅读计划,提供阅读范围内容,提出阅读要求,做好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给予阅读奖励等方面的工作,这把钥匙不是把普通的钥匙,是一把多齿的、多功能的钥匙,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影响到语文教学本身,也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四)教师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动机
  当代语文教学形势,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各项能力,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自主阅读的兴趣、自主创新的要求、自行发展的欲望,而学生这些兴趣、要求的动力,应由教师去激发,这就要求教师能像一台发动机一样,不断给学生以刺激,给他们以能量。为此,教师要抛弃约束和包办,提倡民主教学,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不管学生怎样想,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要设身处地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与学生建立感情交流。要乐于运用激励手法,让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发表不同的见解,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真正实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这些能力的造就离不开教师这台发动机的鼓动。
  (五)教师是人际关系艺术家
  开放式教育,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作为人际关系艺术家,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人格的修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课程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条件,是教师立身之本。语文教师只有在角色转换中,才能寻求到自我实现的自信和肯定,才能全面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新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第一流的教师,才会有第一流的教育,才会出第一流的人才。当代的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有着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加)《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郭洋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2]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3]郑国民教授的《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4]《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钱梦龙老师《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
  
  作者简介:马文隽,河南南阳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