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9期 ID: 153730

  

学习型个人的塑造与研究

◇ 王冬杰 王克斌 封玉新 杨建华

  [摘要]学习和工作不再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而是可以在一生中交替进行或者同时进行。终身教育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变化,每个人时而是老师,时而是学生。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离不开学习型个人的培养,学习型个人与学习型团队是互动的,团队中学习型个人越多,越有利于学习型团队建设。本文对如何塑造和评价学习型个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习型;个人;塑造;研究
  
  在信息社会里,学习和受教育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段,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选择在积极最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已经开始步入学习型社会,惟有建设学习型团队和组织,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生存、发展、成功。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离不开学习型个人的培养,学习型个人与学习型团队是互动的,团队中学习型个人越多,越有利于学习型团队建设。那么,如何塑造和评价学习型个人呢,让我们从学习型个人的要素指标、结构指标、行为指标、效果指标来进行分析。
  一、学习型个人要素指标
  主要包括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力、吸收知识的速度和能力、学习投入以及对学习、生活、工作的态度等。个人学习力主要指一个人接受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比如自学、岗位学习)的能力,以及通过学习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可以通过测量个人接受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学习的程度,来反映一个人的学习力。个人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个人学习的成效关系密切。个人学习投入是个人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保障。在个人学习的要素中,个人对工作、生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选取以下5个指标作为学习型个人的要素指标。
  (一)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学习型社会,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快速折旧,一个人学历教育后如果不继续学习,那么他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将迅速贬值,无法胜任工作。作为学习型个人,他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学习将伴随整个人的人生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对人类提出的要求。
  (二)学习力和学习速度
  学习力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毅力、学习的掌握和转化能力、学习的速度、学习的持续性、学习的有效性。学习力是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之和,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造力,也是最本质的竞争力。它是动态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真正尺度。一个真正有学习力的人不仅能快速地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知识积累后,可以使自己具有转岗跳槽的能力、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和更高层面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同时能对知识进行转化,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学习上的投入
  学习上的投入主要是指在个人学习上所投入的时间、物质资源以及资金等。学习所投入的时间,在微观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个人用于学习的时间,在宏观上是指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上投入的物质资源主要是指一个人有没有学习必备的场所和必备的物质条件。学习上投入的资金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够买学习用具、学习用品及书籍等方面的资金占个人收入的比重。
  (四)个人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个人学习是否有成效,与个人的人生规划质量关系密切。通过人生规划的制定可以明确个人的奋斗目标,找准前进的方向,也为组织共同愿景的确立提供依据。学习型组织的魅力就在于使组织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真正形成一个共同体。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可以由个人和组织相结合来制定。是否既有个人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是衡量是否成为学习型个人的重要要素指标之一。
  (五)个人对工作、生活、学习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个人的态度不改变,这个人就不会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不改变,组织也就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在个人层次,个人的态度很重要,个人的态度可以成为各项变化的催化剂。虽然该指标很难客观测定,但是我们还是希望通过主观测定,引起社会各界对此指标的重视。
  二、学习型个人结构指标
  个人层次的结构指标主要反映学习型个人的协调力。协调力主要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协调与家庭成员、同时及其它相关社会成员的关系的能力,适应家庭、组织和社会的能力,对他人犯错误的包容能力和面对共同愿景所遇风险的承受程度等。因此,我们选取以下5各指标作为学习型个人的结构指标:
  (一)人际沟通能力
  在管理学中,沟通就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后交换过程。沟通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产生高效的润滑剂。人际沟通能力,就是考察一个人与他人之间是否可以有效传递或交换信息,共享智慧。如果组织中每一个成员,都能把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拿出来在团队中共同享用,释放集体智慧,使1+1>2,团队的学习力就会大于个人的学习力,团队智慧就会大于个人智商。这里包括与家人的沟通、与同事的沟通,还有与相关社会成员的沟通。它是衡量通过学习提升个人素质和处理问题水平的重要指标。该指标的测量主要以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家庭风波发生量、与同事或其他相关社会成员的冲突量等要素来衡量。
  (二)个人处理家庭、工作和学习之间关系的能力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能够妥善处理家庭、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按照学习型组织的理念,组织学习是为了提高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提高人们的群体智商,使每个人都能活出生命的意义。将家庭生活、工作和学习对立起来,不是学习型组织所提倡的。未来组织和个人不能因为工作牺牲家庭的美满,也不能因为家庭生活牺牲组织的成长和发展,正确的做法是统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时间。
  (三)对他人犯错误的包容能力
  这是一个性格特征指标,主要反映通过学习是否改善了一个人的心智模式,特别是性格方面的某些特质。对他人犯错误的包容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宽容度。这里的犯错误重要指探索性错误,而不是违反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一个学习型个人,应该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犯错误者纠正错误,挽回损失或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防止组织成员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一味地去归罪于犯错误的人。该指标主要通过一定时期内对家庭成员、同时犯错误的谅解和提供帮助的次数来测量。
  (四)与时俱进能力
  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组织中每个成员都应顺势而为,也就是要与时俱进。由于知识和技术的折旧时间缩短,一个大学生毕业五年后不进行知识更新,他的知识就有一半被淘汰。时代要求人们在思想上不能包陈守旧,工作中要善于推陈出新,在终身学习的应对环境变化,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该指标作为评价学习型个人的一项基础性结构指标必不可少,但是在测量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三、学习型个人行为指标
  (一)个人的自我超越
  个人的自我超越能力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在学习型组织中人被看做是不断成长的人。学习型组织中的个体在自我超越时,首先要树立个人愿景;其次要保持创造李;再次要认清结构性冲突——愿景与现实的差距带给人们的心理影响,即人性的意志力能否战胜阻力。这就要求个体要诚实地面对实施,并清楚地认识现实中的障碍,突破自我极限、常规极限和死亡极限。通过自我超越这项修炼,使每个人成为积极地、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人。该指标主要通过个人是否安于现状、是否能够突破限制的定性方法来衡量。
  (二)个人的心智模式
  个人的心智模式是存在人们内心看待外界的一种假设、成见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心智模式能帮助人们快速地观察分析外界事物并作出推理和判断,但是任何人的心智模式都不是完善的分析问题容易发生偏差。改善心智模式是每一个学习型个人必须坚持的一项长期修炼。
  (三)社会公德、法律、纪律的遵守
  现代社会对公民的最基本要求是能够遵守国家法律。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否顺利和愉快,并不取决于他的财富有多少,躯体是否健康,更重要的是他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映是否正常,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在家庭单位和社会公共场合中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从个人的角度看主要是由于无法进行角色的转换,或是由于社会公德、法制、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学习型组织十分强调个体间的互信、互动和支持,对于学习型个人,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组织纪律是一个基本要求。
  (四)社会责任心
  学习型个人应该有家庭责任感、组织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前两种责任感由于受直接利益和情感的驱动,往往比较容易产生。但是社会责任感,则容易被人忽视。体现个人社会责任感的指标很多,也可以从多种角度测量。
  四、学习型个人效果指标
  个人学习效果指标主要反映个人社会竞争能力的提升情况,包括个人的生存能力和学习后的知识转化能力,效果指标主要包括个人物质财富的增加、精神财富的增加、声望的提高和社会公认度等。
  我们选取以下指标作为学习型个人的效果指标:个人的生存能力、个人的竞争能力、学习后的知识转化能力、个人物质财富的增加、个人精神财富的增加、个人声望的提高、职称和职务的晋升、社会的公认度、个人对家庭工作学习的满意度等。
  据美国学者赫钦斯的观点,“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会因为学习而使工作、生活充满着乐趣。学习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创新生活。在新的世纪,学习型个人应该是能系统思考,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积极参与组织学习,能在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的人,是把学习不仅作为人的天性,而且也看做多姿多彩生活的源泉的学习型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少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北京,2010.1
  [2]铁俊 李航敏译.学习型学校与学习型系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10
  [3]张声雄.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7
  [4]王燕文、何亦农、潘金洪等.学习型组织建设与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4.5
  
  注:此文为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论文(课题编号2010027)
  
  作者简介:王冬杰(1970—),男,河北固安人,高级政工师,河北省委党校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河北廊坊市卫生学校医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教学管理。

学习型个人的塑造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