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9期 ID: 153635

[ 王 成 文选 ]   

朝鲜李瀷与清代赵翼对李白诗歌的批评

◇ 王 成

  [摘要]朝鲜李瀷与清代赵翼对李白诗歌创作的理论评述包括如下内容:李白诗歌的语言特点,李白的《古风》诗,李白与杜甫、韩愈诗歌的比较等,给我们提供了域内、域外两个诗评视角,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拓宽李白诗歌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李瀷;赵翼;语言特点;《古风》诗;杜甫、韩愈
  
  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以独特的成就,把中国的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他的许多优秀的诗篇,不但在中国脍炙人口,而且在世界各国人民中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古今中外的诗论家对李白的诗歌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品味、鉴赏,而朝鲜李瀷和清代赵翼是众多诗论家中较为突出的两位。李瀷的著作《星湖僿说》“诗文门”卷包含丰富的诗论内容,邝健行先生说:“《星湖僿说》此书卷帙庞大,论诗多自得之见,水准很高。论李白、杜甫、韩愈诸条,均可供学者深入探讨。”[1]赵翼的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瓯北诗话》中,是书前十卷选李白、杜甫、韩愈等从唐至清共十家诗进行品评,后二卷论诗格、诗体、诗病诸多问题。蒋寅先生说:“清诗话中论专人之作虽不鲜见,而详论多家、人各一卷者仅此一种。”[2]可见《瓯北诗话》的独特价值。
  一、对李白诗歌语言特点的鉴赏批评
  李瀷《星湖僿说》“李杜韩诗”条:“屈原之作《离骚》,其志洁,故其称物也芳……后惟李白得其意,就万汇间取其清明华彩馨香奇高陶铸为诗料……‘清霜入晓鬓,白露生衣巾’‘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不可尽录。比如玉壶明珠,交辉几席;祥鸾瑞凤,腾翥轩阶。”“诗家增光”条:“青赤白黑,四方之正色,辉映眩目,诗家以之增光。如李白诸作,必用金玉花鸟锦繡云雪等物妆点生态,故读之为之心明眼悦……”[1]
  李瀷对李白诗歌语言特点的分析是十分精当的。李白继承了屈原的风格,博采前人但又自成高格,堪称炉火纯青的语言大师。他喜欢用眩丽的色彩词语入诗,其诗铺陈华美、色彩明丽,“青”“白”等色彩词语在他的诗歌中频繁出现。李瀷没有简单地阐述李白诗歌的这一特点,而是通过列举杜甫、范成大、苏轼等运用了色彩词语的诗句进行对比分析。李瀷认为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红白在青碧之间,故其光色益鲜,造语之妙”;范成大“青山表出花颜色,绿水增添鹭羽仪”,“不出杜甫之意”;苏轼“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鹤翻”,“合六物而不露其色,尤见精琢”。尽管李瀷对这些诗句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他认为这些诗句都不如李白,因为李白的诗歌“得《离骚》馀意”。[1]
  李瀷还列举了十几组李白含色彩词语的诗句,如“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等证明自己的观点,并认为这些诗都是能“泻注胸臆之十怨九思”“有托意”的诗,即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并具有一定的寓意,这一点是很有见地,很精辟的。[1]
  赵翼《瓯北诗话》认为李白的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游泰山》)“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新平少年》)“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树中草》)“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拟古》)等句,“皆人所百思不到,而入青莲手,一若未构思者”。[3]
  在赵翼眼中,李白的诗是“天仙之词”,“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他人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而成”,并仍未必成为佳品,如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虽险而无意义”。而杜甫、韩愈诗中上乘的奇句警语,“全力搏兔之状,人皆见之”。惟有李白“挥洒出之”,达到了“全不见其锤炼之迹”的“奇警”的艺术境界。[3]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李瀷和赵翼在论述李白诗歌语言特点时,都是通过与其他诗人作对比来完成的,赵翼的对比论述较李瀷有更强烈的主观情感因素,他是借对比来赞叹李白的才气、天分、灵感。赵翼本人极其赏识李白的才力,称许李白的诗歌天然超迈不可及,赞叹李白诗歌的讲求自然兴会,这与赵翼本人的诗歌创作是有必然联系的。赵翼在诗歌创作中是十分重视天分、灵感的,其《佳句》诗云:“生平得意处,却自自然来。”钱大昕《瓯北集序》对赵翼的评价道出了其中的真味:“耕松天才超特,于书无所不窥,而尤好吟咏……有才子之目。”[3]
  二、对李白具体诗篇的审美批评
  李瀷《星湖僿说》“李白古风”条:“托兴者,莫不有所指摘……有李白者为《古风》五十九篇,古风者准古之风诗也。上希于风,下挹于骚,欲以讽刺于世,不可浅近看。”“明皇求仙”条:“李太白《古风》第三篇,甚讥秦皇之求仙,若有所刺于时者,然史传无考。余观杜工部《覆舟》……此诗与上篇俱是讥刺时君之失,可谓诗史。”[1]李瀷高度评价了李白《古风》五十九篇,“不可浅近看”,并对“古风”做了定义式的阐释——“古风者,准古之风诗也”。在“明皇求仙”条中,李瀷对《古风》第三篇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这首诗“有所指摘”,是“讽秦皇之求仙,若有所刺于时”之作,并通过举杜甫《覆舟》中的诗句佐证自己的观点。[1]
  赵翼《瓯北诗话》:“青莲一生本领,即在五十九首《古风》之第一首……足以起八代之衰。”[3]赵翼高度评价了《古风》第一首,认为李白的诗歌成就都体现在这首诗中。《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时说:“括风雅之源流,明著作之意旨,一起一结,有山立波回之势。”李白《古风》第一首,高迈嘹亮,振聋发聩,与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同样的气魄,赵翼谓其“起八代之衰”,并不为过。[3]
  李瀷和赵翼都高度评价了李白的《古风》组诗,但他们讨论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李瀷在评价《古风》时,侧重点在探讨李白诗歌的源流,即《古风》源于屈原的《离骚》。他在“李杜韩诗”条中说:“屈原之作《离骚》……惟李白得其意”,“诗家增光”条中说:“其得《离骚》余意者,惟白也。”[1]李瀷是从源流批评的角度对《古风》进行鉴赏评论的,这符合他“看诗须寻其源流”的论诗标准。历代诗论家也一致认为李白“以《庄》《骚》为大源”“乐府篇篇是楚辞”。如《古风》其四十四,《唐宋诗醇》评曰:“纯用比兴,亦骚雅之遗……”。其四十九“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瀟湘址,沉吟何足悲”即化用了屈原的“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
  作为史学家的赵翼则长于历史考证。赵翼认为《古风》五十九首,内容庞博,洋洋洒洒,“非一时之作,年代先后亦无伦次,盖后人取其无题者汇为一卷”,为支持这一判断,赵翼分别举出第十四首、十九首、二十四首、三十四首、三十七首所写不同时期的事件为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还高度评价了《古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起八代之衰”,这一见解是很有见地的,值得细细玩味。[3]
  三、对李白、杜甫、韩愈诗歌的比较批评
  李瀷和赵翼在论诗时,都比较喜欢用比较批评法。在论述李白时,也不只是把李白作为一个孤立的诗人来评述,而是把李白放在一个大的平台上,和其他诗人作对比分析。其对比诗人有杜甫、韩愈、苏轼、屈原等,而比较最多的是杜甫、韩愈。
  李瀷《星湖僿说》在评价李白诗歌创作风格时,把李白、杜甫、韩愈作为一组来论述,指出李白的诗风“比如玉壶明珠,交辉几席;祥鸾瑞凤,腾翥轩阶”,杜甫的诗风“句句气力,字字精神,如冲车拐马,方隅钩连”,韩愈的诗风“往往有冗卑下乘之语……延绵气脉,以待激昂奋发。比如山势逶迤,峻必有低,过峡则徒崦,天秀自露”。[1]李瀷用大量的比喻构成一个个意象群,即所谓的“象喻”,这种以“象喻”为中心的批评方法,使得论述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赵翼《瓯北诗话》也多处将李白、杜甫、韩愈进行对比评述,在谈论李白诗歌风格时,说李白“沉刻则不如杜,雄鸷亦不如韩”,但杜、韩用力见出痕迹,而李白却触手生春,无迹可寻。比较李白的奇句警语时,再次以杜、韩作比:杜、韩之诗足以惊心动魄但却难免有“全力搏兔之状”,斧凿痕迹太过明显,而李白之诗却挥洒自如,全不见锤炼之痕迹,应了他那句千古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3]
  但李瀷和赵翼在对李、杜、韩诗作对比分析时,侧重点是不同的。李瀷要比赵翼探讨得更加深入,他深入到诗歌本质,认为同是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歌较韩愈的诗歌更具“风神”。
  “风神”用于文学领域,指作品或者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蕴与艺术境界的高度融合。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篇卷一说:“近体之攻,务为法律,绝句之构,独主风神。”又说:“次及盛唐王、岑、孟、李,永之以风神,畅之以才气,和之以真澹,错之以清新。”明代胡震亨《唐诗癸签》卷九曰:“唐初七言古以才藻胜,盛唐以风神胜,李、杜以气概胜,而才藻风神称之,又加以变化灵异,故遂为大家。”这里胡应麟、胡震亨所谓的“独主风神”“永之以风神”“以风神胜”,强调的都是作品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的和谐统一。“风神”是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相结合的美学范畴。李瀷正是用这一美学标准,对比韩愈的诗歌来批评李白的,并举李白“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韩愈“动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的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具有很高的欣赏眼光。[1]
  四、结语
  诗话是古代诗学著作所特有的形态,它是一种以笔记体为基本形式,具有理论批评性质、记事杂录性质或讲说诗法性质的诗学著作。这些独特性,使得《星湖僿说》与《瓯北诗话》对李白诗歌的论述,显得内容冗杂,不够系统,却体现了中朝古代诗评家对李白诗歌的认识,分条缕析,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更高层面上来说,也是中朝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参考文献:
  [1]邝健行等.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C].北京:中华书局.2002.
  [2]蒋寅.清诗话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清)赵翼著,马亚中、杨年丰批注.瓯北诗话[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
  
  作者简介:王成(1980—),男,汉族,吉林省松原市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朝鲜古典文学研究,中韩古典文学比较研究。

朝鲜李瀷与清代赵翼对李白诗歌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