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史观盛行当今西方史学界已有几十年了。随着高考的改革,全球史观日渐重要。在各种考试中都渗透了全球史观。本文对高中涉及的全球史观的内容进行分析,试探索全球史观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全球史观;整体;影响
一、全球史观的定义
全球史观,指因此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一定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历史,从整体上去把握历史事件的影响。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就如一位栖身月球上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然不同”。这和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史观不同,强调从整体上去了解人类文明进程,也符合当今经济全化的趋势。
二、全球史观的重要性
全球史观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历史至观重要;而且,也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去认识世界各地的联系。从世界范围看,全球经济渐渐一体化,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这也要求我们从整体一上去认识世界,而不能孤立的去看待历史。
三、全球史观的出现
每个时代都需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新世界需要新史学。新航路开辟以来的历史一直是以西方享有政治、经济、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二战后世界政区发生很大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世界历史协会的出现,开始了全球史观的时代。人们开始用全球史观去代替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进入21世纪,人类遇到更多的问题,也需要新的史学方法去应对。
四、全球史观对高中课程观的影响
高中课本中涉及到世界史的大部分内容都需要放到全球的框架下去学习,而且这里面也有很多东西对当今的中国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理大发现
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想要获得直接通往亚洲的一次探险,但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探险。在全球史观下,这是人类开始由分散走向联系的转折点。使人类历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新航路的开辟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分别介绍对各地区的影响。
对欧洲,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由落后走向先进。随后而来的扩张,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从这时起,欧洲就要站在世界的前列,享受着新航路带的成果,这一优势一直延续到今天。
对亚洲,刺激了经济,由于社会原因由先进变为落后。由于当时欧洲的经济实力较弱,使亚洲国家享受着新航路之后的便利;但是由于亚洲的封建制度相对完善,这时更多的是被强化,不利于新经济的发展,在随后的历史中渐渐的落后于时代,直到今天还未能消除。
对非洲、拉丁美洲,使其融入到了世界文明的大家庭当中来,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文明;但是也应该看到,让他们融入到世界文明当中是建立在对其掠夺的基础上,造成了非、拉美的落后,现在非洲,拉丁美洲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地理大发现之后。
从整体上来看,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欧洲在这一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二)工业革命
18、19世纪先后开展的两次工业革命,不单单是产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社会革命,极大的影响了世界进程。
工业革命使人类找到了战胜自然的力量,极大的发掘了人的创造力。
出现了新式的交通工具,火车,轮船,飞机等,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强化了新航路以来世界各地的交往。
电报、电话通讯工具的出现,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三)大国的兴衰
1500以来,世界上先后出现过多个地区性或世界性的大国,
葡、西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但这两国所拥有的财富只用于消费,结果不但没发展自己,反而阻碍了自己的进步。
荷兰,商业资本的霸主,但过分依赖于对外贸易,安于现状的国民精神,使这个大国很快就在竞争中衰落下去。
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从一个小岛国变为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靠的是制度的创新。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最早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制度。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海军。
俄罗斯(苏联),有史学家说,一部俄国史,就是一部不断对外殖民、进行扩张领土的历史。成也扩张,败也扩张。俄罗斯受到东西方文明的共同影响,在十月革命后90年,苏联没能达到西欧普通文明国家的水平。
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国家,成功的超过欧洲,成为世界上的强国,对于美国的发展,有着自身的优越条件。远离亚欧大陆,远离战事;建立完备的法律机制,使国家发展有制度上的保障;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争取国际上的支持中国,正在崛起的大国,可以从以上国家中借鉴经验教训,需要有完备的立法,制度创新,和平崛起,争取安定的国际环境。
(四)对中国的影响
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达到了顶峰;但就世界而言,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中国此时已落后于世界。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加强对外扩张的能力,中国也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开始了代化。
政治上:开启了民主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民主进程。
经济上:新的经济因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开始了近代工业
文化: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民主”与“科学”
五、结语
进入到21世纪,人类遇到了比以前更为严重的问题。
因此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也要坚持全球史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认识历史,从宏观上去掌握人类发展进程。
这也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方法也需要去更新,只有以“站在月球上”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认识问题。
整个世界已成为一个联系的整体,当今中国的发展也要放到世界经济大潮中去考虑,而不能只以中国来看待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晋《大国崛起》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李扬帆《晚清三十人》
[4]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作者简介:黄冬冬(1982—),男,湖北钟祥人,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晖中学高三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