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9期 ID: 153712

[ 赵小峰 文选 ]   

作文教学中兴趣激发三部曲

◇ 赵小峰

  [摘要]作文教学应从兴趣入手,做好三项工作。首先在作文命题中诱发学生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批改中引发学生作文兴趣;最后在作文评讲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以此来提高中专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中专生对作文普遍感到困难。一提到写作文同学们都“怨声载道”叹之“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究其原因一则是教师命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让其感到无话可说;二则是教师命题过于陈旧缺乏新意,让其感到无兴趣可写;如何才能达到“我手写我口,我口抒我心”的写作目的,我做了以下尝试。
  在学完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第二册《包身工》一文后,为了掌握文中场面描写法的妙处,我安排了这样的一节作文课:让学生们结合亲身经历描写一个拥挤场面,并当堂批改和评讲。我把写作要求用小黑板挂出来,大家激烈讨论后开始行文,第一篇文章只用了八分钟,看着大家接二连三上交的作文,我不禁惊喜谁说他们怕写作文,只是我没有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看到有的描写春运高峰车上的拥挤场面;有的描写元宵节看社火的拥挤场面;有的描写民间庙会的拥挤场面;有的描写文化节旅游景点的拥挤场面等等。我给孩子们的作品下了积极,肯定的评语,并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三篇作文在全班朗读,对照写作要求师生共评文章的优点及不足之处。最后把学生习作发下去,让他们重新修改自己的文章。
  整节课师生共同参与、交流、看着同学们积极讨论、发言,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一切让我感到由衷的欣慰。由此得出结论,要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
  兴趣的激发应该做好三项工作:(一)在作文命题中诱发学生作文兴趣。近年来关于作文命题方面出现了误区,许多语文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出什么题目,而很少去研究学生想写什么题目,学生作文时便出现东拉西扯,搜肠刮肚等现象,把作文变成为“编文”或“挤文”。因此,教师在命题中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写人要写学生了解的人,叙事要叙学生身边的事,绘景要绘学生熟悉的景。因为学生写作文的目的主要不是搞文学创作,而是为生活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多给一些命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选取自己最感兴趣、最有话可说的来写。既克服已往说假话、空话、大话、套话的毛病,也克服人云亦人云的坏习惯。这些题目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使其感到有话想说,从而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二)在作文批改中引发学生作文兴趣。富有成效的作文教学,应该不断给学生以成就感。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必须拿上“放大镜”,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并赞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美点、亮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拿上“放大镜”来审视学生作文中的长处,要舍得夸讲学生,要乐于欣赏学生,要善于激励学生,如果有不足之处,也要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得体的语句指出不足。如:有位同学作文写得较平淡,且错别字很多,我给他下了这样的评语:“读你的文章如同欣赏一幅淡雅清新的画,只是这幅画上面有几个斑点——错别字。如果去掉这几处斑点,再加上一两处亮色,这幅画就更漂亮了。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给学生写评语时忽视了“放大镜”的作用,而是走入另一个误区,如:以“阅”字加日期,通篇无批语;批语千篇一律,用词空泛不实,批语措辞不妥当,打击学生写作积极性等等,如此这般学生的文章早已不是学生自己的了。因此教师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时,要拿上“放大镜”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在作文评讲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在作文的评讲上以褒扬为主,可将每一篇作文的优点分门别类——提出表扬,表扬应一一点名,特别精彩的段落应在全班朗诵,以激发学生的荣誉心,上进心。对于存在的问题,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在全班进行较细的修改,如有的学生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还不错,但因基础差,表达不清楚,加上错字、病句多,所以使整篇文章大为逊色。教师可将原文抄在黑板上,发动大家来边读边改,一句一句改于黑板上,同时引导学生讨论:这句话有什么毛病?那句话为什么要删掉等。像这样修改和加工好的一篇作文,不但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同时也养成了学生修改文章的好习惯。因为文章是从学生中来的,许多毛病是同学们共有的,重点剖析一篇,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以上三方面,是我个人的粗浅认识。教师若能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尝试、研究,我想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者简介:赵小峰,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

作文教学中兴趣激发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