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9期 ID: 153649

  

民办高职院校后进生转化问题探讨

◇ 金剑青 顾佳滨

  [摘要]后进生是指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本文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后进生的特点,通过分析后进生产生原因,提出后进生转化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后进生;转化
  
  所谓后进生,是指因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而导致的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该部分学生常表现为自制力不强,对家长、老师依赖性较大;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学习兴趣不持久,或缺乏学习兴趣,无进取心,甘居下游;易受情感迁移,遇到情感问题容易走极端等。在民办高职院校内这类学生普遍存在,对其周围同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并影响班级的班风,甚至整个校园的学风。因此,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的重心所在。本文根据鄙人在民办院校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的经验探讨民办高职院校后进生转化问题。
  一、民办高职院校后进生特点
  在我国,由于受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相对公办院校而言招生困难,新生素质相对较差,这也使得民办院校的的后进生较之公办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生目标模糊。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行为困难,主要表现在生活习惯差,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易冲动,对自己的行为常不能自控等;第二类是思想困难,主要表现在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有一定的自闭倾向等;第三类是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对学习成绩报无所谓的态度等。除此之外由于受家庭、经历(如中高考成绩差)、日常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还具有以下特征:
  (一)自卑感强,逆反心理明显
  后进生的心理相对较复杂,有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学习成绩低下并容易犯错误的他们往往受到班级其他同学的排挤,老师的批评,致使自尊心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自卑感,也容易有逆反心理,对于老师的管理和批评厌烦情绪极高。根据调查,82%以上的后进生有此特点。
  (二)矛盾心理突出
  与普通学生相比,后进生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理想与能力的矛盾,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后进生不代表他们就没有上进心,只是由于上进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痛苦的抉择,而后进生却缺乏这种毅力,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薄弱的意志容易使他们心灰意冷,前功尽弃。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众多压力之下也想把学习搞好,改正不好的习惯,但缺乏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加之意志薄弱致使他们不能成功。
  (三)人生目标模糊
  后进生相对普通学生而言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对人生缺乏长远打算,抱着混日子、混文凭的心理,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对专业了解不够深入,甚至不清楚也不愿意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整天沉迷于游戏或小说,没有人生目标。
  (四)学生成绩差,对专业学习不重视
  主要表现在对专业学习没兴趣,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玩游戏,想办法逃避上课或直接旷课;对自身技能素质的培养不重视,动手能力差;有严重的挂科现象等。
  (五)集体主义意识淡薄,个人利益至上
  有部分后进生做事情不从大局出发,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视而不见,把班主任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在校基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也渗透到了高职院校校园。一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上“拜金风”的影响,产生了读书无用的念头。各种文化垃圾随着网络的高速传播,以及社会现实中存在一些丑陋现象,也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并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
  (二)家庭教育欠缺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甚至放纵其行为。还有一些家长自身素质较差。时常向子女灌输学习再好也不如赚钱见效快的不良思想,这些行为浅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不爱学习,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三)教育体制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是高职院校后进生出现的深层原因。高职院校的数目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以致高职院校招录学生的门槛降低,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加之部分学校过于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片面追求就业率,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或教法不当,后进生得不到教师、同学的帮助、关心。
  (四)学生自身原因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到生源的影响,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恰当的学习方法,难以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定位。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跟不上,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
  三、建议
  (一)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由于高职院校所在地普遍离学生家庭居住地较远,家长不方便与子女和学校联系,因此,多数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况,更不能与学校一起教育学生。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除了传统的寄成绩单,开家长会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沟通。随着网络电话走进千家万户,学校与家长沟通方式也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邮寄之外,电话、短信成为与家长沟通最快的平台。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通过QQ、电子邮箱等网络可以与将近35%的家长取得较好的联系,当然随着时间的发展该比例逐步提高,而通过手机以打电话、发短信的形式基本可以与所有的家长取得联系,也是现在最方便的联系方式。在新生报到时,及时登记家长的各种联系方式,对于班主任或辅导员而言可以取得沟通的主动权。
  (二)善于发现、善于沟通
  在后进生管理中,善于发现后进生、善于沟通、了解后进生存在的问题是关键。在班级中设立朋辈辅导员可以较好的做到这点,所谓朋辈辅导员的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它可以理解为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利用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存在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应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迅速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
  (三)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从一定意义上讲,后进生只是指在校期间的一个特定时期内存在一定的心理或学习等方面问题的学生。后进生不代表这类学生一无是处,在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只是在一个特殊时期被掩盖,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后进生转化过程中要善于挖掘藏在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增加他们的信心,使每一个闪光点都作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四)以优带差,优差共进
  教师不管怎样关心学生的学习,毕竟不可能总在其身边随时辅导,及时纠正,因此为了能使后进生真正达到进步的目的,学生间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班级优生的作用,采用1对1互助学习法,根据后进生的情况给其选择一个较好的学生,或在座位编排调动时,较差的学生安排与较好的学生坐在一起。通过近些年应用发现只要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得当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
  (五)正确评价,激励诱导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平等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后进生是心理上的弱势群体,歧视、辱骂等往往会对他们照成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在后进生教育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表扬、激励教育。在后进生转化管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激励诱导,把握尺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竞争意识
  针对高职学生中有毕业证就有一切的心态,学校在学生入学后,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们宣传就业形势的严峻。加强就业指导,灌输竞争意识,利用假期让其参加社会实践,切实感受就业的压力,认识到学好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巧妙地利用外在压力激发后进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使其脱离后进生的行列。
  四、总结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教之得法,又要教之得体。对待后进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要给他们热情鼓励,在纪律上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在学习上要给他们精心指导,在生活上要给他们关心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的转变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达到培养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及圆满完成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梁建华,浅谈高职“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几点措施,科技资讯,2009(3)
  [2] 保红霞,高职学校“ 后进生” 心理问题及疏导探析,文教资料,2008
  [3] 蔡蓉蓉,浅析高职院校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中国电力教育,2009(23)
  
  本文系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院级课题《民办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金剑青,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民办高职院校后进生转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