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期,在此阶段,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更需要健康的体魄,而现阶段各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实在是令人堪忧。本文主要是从教师的素质及分层教学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师素质;分层教学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提升学生体能的实践性课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未得到学校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有的学校体育课就成了自由课,学生三五一群的聚集在树下,栏杆边聊天的现象经常存在。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加强了全民健身的理念,中国再也不是愚弱的“东亚病夫”了,作为90年代后期出生,新世纪成长起来的新的一代,加强体质的锻炼与增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重视并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是必要而且迫切的。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对我县体育教师的群体现状调查显示,具有专科学历的占群体的约20%,本科学历的占80%,这离国家要求在2007年基础教育的体育师资学历达标率达到90%左右仍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也就是说对初中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仍是有很大空间的。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约20%的教师仍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和学习,但是有约90%的体育教师有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和要求,并正在参加一些进修班和业务方面的课程学习。这说明很多体育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意识到了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性。不仅是在业务和专业技能上要有所提升,在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方面也要有所提升,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韩愈在《进学解》中就有言:“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光是教书更是要育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更要有爱心,有宽容、包容之心,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体育教学是学校锻炼和提升学生体能的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作为这一方式的重要施行者,体育教师不仅是学校体育思想的贯彻者,更肩负着提升学生体能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尊敬、喜爱体育教师而喜爱上体育课。二是强健体魄,提升心理素质,具有广博知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体育教师来讲,不仅仅是在自己所修的项目上技有所专,而且还要在体育设计的其它项目上也要有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除此以外,体育教师为了能够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根据采取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步骤,体育教师还需要了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保健学、美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等相关知识。这对于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体育教师不仅是体力劳动者,而且是脑力劳动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作为体育教师,有着与其它学科教师不同的特点,这就是体育教师本身要有强健的体魄,给学生做出完美的直观示范,带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体育课的美感和教学质量。
二、实施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包括生理的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包括男生与女生的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笼统概之,而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在最大化的程度上实现教学的目标,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当然对学生的分层一定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让学生有“被”选择感,在每节课的上课之前,体育教师公布不同组别同学要达到的目标和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加入的群组,如果发现自己在群组中不合适,可以自由选择其他群组。分层教学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教学目标分层。这就是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让不同的学生在课中能达到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分层包括每节课的,半学期的,一学期的和一整年的。如对于跳远这一项目,可以分为1米6,1米7,1米8等几个目标,从基础开始,逐渐的提高,最终为达成课程总目标。当然,目标的分层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目标设置要遵循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的递进原则,不能一蹴而就。
2.教学内容分层。目标制定好了以后,还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安排一定的教学内容。安排的内容当然也要具有层次性,对低水平的学生,需要安排单个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重在打基础为主;对中等水平的学生,需要以个别技术的提高、完整性技术的熟练性作为教学内容,以便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而对高水平的学生,就需要以认知性知识、意识、战术、整体配合作为教学内容,从而在整体上做综合提高。
三、结束语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一直是处于整个初中学科教学的尴尬境地,学校,教师及学生的主管重视程度缺乏,社会及家长对于体育学科的忽视抑或是淡漠,从而造成体育教学质量很不理想,学生的体能也为得到何时程度的提升。因此,从思想上,方法上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许冠忠、王宗平,《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策略》,《体育与科学》,2005年4月。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李春涛,《如何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体育函授通讯》,2002年第9期。
[4]张爱玲,《对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网络财富》,2010年第1期。
作者简介:张洪海,江苏省响水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