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种文化”是存在已久的社会现象,它将对社会产生发展严重影响。在当今社会,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理科学生在论文、著作等方面也更加要求以流利并富有趣味性的文字表述,而这恰是大多数理科学生较为薄弱且急需提高的一方面。本文将初步探讨文学修养对理科学生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理科学生的关注。
[关键字] 理科学生;文选;修养
一、引言
我们的社会现在存在着两种文化的分裂:一边是艺术或人文学,另一边是科学。这一现象有很长的历史,但直到1959年5月7日,C.P.斯诺在剑桥大学发表一场题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时才把它鲜明地提了出来,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社会争论。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激烈,可以说都异乎寻常。
“两种文化”指的是“文学知识分子(斯诺原语)”的文化和自然科学家的文化,斯诺声称他在两者之间发现了深刻的相互怀疑和相互不理解,而这种怀疑和不理解,将对运用技术以缓解世上问题的前景产生破坏性后果。
斯诺提出的这些大问题,并不属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单独领域;它们理应受到每一个受过教育的公民的关注,也不应该被限制在学术鸽子笼的范围内。很明显,它们是哲学家,历史家和社会学家通常思考的那类问题的延伸,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也应被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在其专业活动中所思考。
二、中国现行制度对理科学生的影响
现在中国实行文理分科的制度,人为的割裂了人类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甚至使本来和谐统一的知识相互对立。在这种格局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理科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文科生的科学素养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人文素养的缺失,还是科学素养的缺失,都不是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对学生的生活不利,而且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尤为不利。这与大力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是很不适应的。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大学生面临着愈加繁重的课业,课余生活也日益以自身专业学习为主。自己支配的时间已不多,更不用说是用在提升自身文学修养上的时间了。在中小学中还有语文课,但是部分大学竟连“大学语文”课都不开设。这种现状极容易造成大学里的理科学生只专注于理论、实验、研究,而忽视了文学修养的提高,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反观现实,“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过去,或许从来没有到来过。现在社会上最受欢迎的是那些富有人文素养的科技专家和富有科学素养的文人。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佳的人才才是最难得的人才。做为一个理科学生,我们不能只一心投入专业而忽略了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三、文学修养对理科学生的重要性
(一)提高理科学生的文学修养有利于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
随着科学技术与的迅猛发展,许多重大问题变得非常复杂,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经在社会上达成共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它们在高层次上的融合。这种融合是教育思想、教育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全方位改变。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且还要开发人的智力、启迪人的思维、完善人的心性。整合后的教育是有其特定的精神内涵的:在教育内容上,它把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科学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大学教育不仅应教给学生实用知识,而且应该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在教育目标上,它力求现实人性与提高人力的统一,培养既有健全人格又掌握生产技能的劳动者,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在教育价值上,它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与以个人发展需要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的统一,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以求人类精神的完善。
(二)提高理科学生的文学修养有利于拓宽思维
文学修养的提高,有助于发展当代理科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世界上许多著名科学家、发明家都注重文学艺术修养,具有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这对于他们取得科学上的成就起了重要作用。
文学修养的提高,还有助于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理工科毕业生将要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这就需要较高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翻译外文科技资料除了要懂外文,还需谙熟母语的语法修辞、设计思想;科研成果也要通过撰写出实验报告、学术论文来进行表达和交流。可以说,听说读写能力的高低,是大学生将来能否成为出色的科技工作者的基础条件之一,而学习和欣赏文艺作品是提高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
此外,文学修养的提高还有助于开发理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审美能力。
四、小结
正如帕斯卡尔曾提出的观点,“抽象科学是不适应于人的”,人生问题比知识问题更重要,仅仅通过科学是不可能把握和理解仁爱的心灵。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积极呼吁理科学生关注自身的文学修养,唤起理科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努力将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周远清.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12期.
[2]冯常荣.文学素养在理工科大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4月.
作者简介:叶彦炯,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