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层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连续大幅度扩招,研究生数量大为增加,研究生培养质量现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试从对国外研究生三种典型培养模式的分析,旨在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扩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德国为代表的学徒式培养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专业培养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协作式培养模式。这三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并在历史上和新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社会发展和培养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内容与特点
从培养目标上来看,学徒式培养模式即学生以科研助手的形式跟着导师所从事科学研究,并以取得有创见性的学术成果与学术水平的博士学位为目标;专业式研究生教育模式的产生是对学徒式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变革,在美国。研究生教育追求两个目标:即进行科学探索和服务社会;协作式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目标是应用型或开发型的研究人才。
从培养特点上看,美国的硕士研究生以学习课程为主,博士生中更注意科研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美国的应用也表现在让研究生担任助理和助教,有利于研究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执教经验,有利于助理获得一定的经费,解决生活问题。协作式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由于它既强调较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强调培养学生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实现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的一体化。
二、三种模式的存在价值与局限性
(一)存在价值:
学徒式所强调的科学研究是一种叫做“纯科学”的研究,是一种仅限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教学,从而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精神教育”。在师德关系上:不仅是一种学术指导关系,也是一种情感关系。
专业式建立在学院制基础之上,与本科教育密切联系,在培养方式和组织方式上吸取了本科文化科教育中的某些做法,实现了在研究生教育层次上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在基础理论知识上体现了科学的持续性,同时突破了学徒式单一的价值目标取向,而对社会现实、培养与社会全行业联系密切的高层次人才。
协作式解决了学徒式、专业式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离的矛盾,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建立起研究生教育与生产之间最直接密切的联系。从而满足了信息工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局限性
学徒式较适合研究型,尤其是纯理论型的研究生培养。它不适合与技术型、应用型、开发型高层次人才的价值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它强调师徒之间的衣钵继承关系,也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博广,以及学生创造精神的培育。
专业式虽然强调科学与科研的统一,但真正有效地与实现两者统一并非易事,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对科学研究不重视,容易偏离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
协同式模式适合于培养应用型、开发型高级专业人才,但这种模式不宜于培养研究型或其他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由于传统观念的约束,大学将之视为补充物,附带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此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借鉴国外模式,探求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文化的合理性。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正以每年30%增幅进入超常规发展的快速扩张期,而且社会也急需各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如仅仅采用原来纯学术研究型培养模式,会无法适应时间,形势和社会发展要求,也无法迎合世界研究生培养模式或变革的潮流,因此,我们要全面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跳动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进程,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寻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课程与科研的关系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所学知识脱离现实,跟不上时代步伐,课程与科研发展不对称,专业式培养模式十分注重课程的科研的统一,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从而为科研打下基础。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扩招,一些学校盲目扩大招生,对学生进行批量生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只强调课程的开设状况以及学生学分上的获得,使得课程与科研相脱节,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因此,要处理好两者关系,在课程设置方面以专业为主,多学科渗透。同时,提倡实践教学,让研究生担任研究助理助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课程学习与科研相得益彰。
(二)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研究生教育中,学生与导师联系比较紧密,特别是在学徒式培养模式中,师徒关系融洽与否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顺利进行,而且,导师对博士的指导,也直接影响博士生的修业年限。因此,导师与学生之间要保持良好的融洽关系,导师真正作到教书育人,不仅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学生而且在做人方面能作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堆积进行自我激励,有利于对科学的追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李盛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97年版
[2]国外研究生教育符娟明迟思莲著 人民教育版社92年版
[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王思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9年版
作者简介:李曼(1984—),女,河南夏邑,汉族,助教,河南财经学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韩敏(1981—),女,河南周口,汉族,助教,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