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美术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事美术专业的队伍在日益扩大;全国高等美术院校顺应市场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大范围地进行扩招,吸引了大批的中学生加入到美术专业的学习队伍,考美术院校成为学生升学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一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中学也把握趋势,把学生考美术院校当成提高升学率的新的增长点,许多家长也让孩子转向学习美术,另辟途径圆大学梦,以图孩子未来有所发展。
[关键词]美术高考生;教师教学;素描;色彩
美术高考生的基础训练主要是素描、色彩和速写,但考试时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是一个综合工程,要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这几年随着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考题逐步灵活,已不是一个固定模式,但多数考生的素描和色彩都像是出于一人之手,自己的东西太少。不否认现在的教学从一个阶段内某个角度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了学生一些认识物象和技能的问题,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开发先天潜力变为一种自觉能力上,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有所改变,我提出几种观点仅供参考。一是在师生思想方面。二是在教学方面。
一、师生思想方面
教师是一个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育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充当是一个“独唱”的主角,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促进者,美术教师也不例外,应当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想让学生画好画,首先必须让他们心胸开阔,用心专一。这样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激励和鼓动学生对事物探究的热情,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和任务是鼓励小组成员创造性地相互作用,以引导和协助组员增进学习来替代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朋友和知音的身份克服种种困难,使学生获得成功。对学生来说,在探究路途中随时会产生发展中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或简单的说教所能解决的,在艺术实践中,技能上的运用既有知识和经验的,又有身心发展中的个性问题。
教师通过与学生交谈和悉心观察,找出表面现象下的深层的原因,假如一个粗犷有余,细腻不够的学生,仅被判为是“态度”或“技能”上的问题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通过观察体会,将自己置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理解学生的行为,就会将学生的个性变成一种闪光点加以燎原。学生就会从自卑的变为自信从戒备变成包容从攻击变成友善从骄傲变为谦虚。师生多进行思想交流多数美术教师不善于进行这类交谈活动,以为这样的交谈活动是班主任的工作。
其实,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间的心灵的沟通,研究和改善教学就更需要教师学会这种“倾听”和“询问”。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有多种方法,谈话分为个别谈话和集体访谈,个别谈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课外进行。要使学生敞开真实的内心世界,谈话必须在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方式上要有策略,涉及对学生评价的内容,需要旁敲侧击或先迎后合顺势转人正题。集体访谈的主要目的,总体上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真实的心理事实,以及传递教师的要求和学生对教学或相关问题的看法,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感受。这需要教师坦诚或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意图,并愿意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使学生解除戒备消解对立情绪。时代在变化,我教的学生中有许多是单亲家庭,造成他们性格孤僻,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相对比较自私。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做事、作画都畏畏缩缩,失去同等年龄学生应该有的快乐。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付出的心思要多些,经常同他们谈心,多讲些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让他们从心态上有所改变。性格开朗了,画画也就能进步了,画面上的东西才能放得开,有气势,这是相当重要的。像齐白石老先生的作品,内容虽然只是鱼虫花鸟,瓜果蔬菜,但看完后觉得生活有趣,充满希望与生机。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她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子,说话很少,画的画数于班里中等,很长时间以来作为老师的我都没有注意到她,因为她很懂事,也不添乱,总是一个人静静的画画。直到有几天我发现她不太集中精神,总发愣,好像也不开心。终于有一天她来找我说“老师,我得退学,高中我不读了,也不画画了。”她的话让我很吃惊“为什么是家长让的。”“不是,我家是农村的,家里要盖房子,借了邻居很多钱。我上高中交的学费、住校、上美术班的钱多数也是妈妈借的,如果我不念书的话,钱可以省下来还别人。”原来学生的想法只是省几个钱去帮家里。我听后有点感动,一个懂事的孩子只是想法太幼稚。“你听老师说,不要退学,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如果退学的话,对于你的前途是一种断送,那以后的日子会更艰难,而且你省下的二千多块钱也不起大用,如果挺下去念完中学,考上大学出路会不一样的,这样你也能帮上家里。至于学校美术班的费用我可以跟校方商量减免些。”女学生低着的头微微抬起,冲着我看了一眼,看得出她那种眼神是充满信任的。其后一段时间因心中没有顾虑,画进步得也快,最终考人内蒙师范大学就读。
老师这样的角色并不是一个在学科领域里知识和技能的专家所能担当的,教师把学生推到前台唱主角时,他扮演着幕后组织和管理者的角色。教学活动既需要精心策划,又要在具体的活动中善于管理和组织,以良好的心态,善于处理教学中产生的各种事件,不仅要融恰师生间的情感,又要处理好学生间的矛盾,以及争取学校、社会、学生家长的各方面的支持。因为艺术本身是“个性化”和“形态化”的感性特点,离不开个人的感受,教师研究更应多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作为美术教师也应具备这些处理事情的能力。
二、教学方面
教学就是这样,以素质教学为根本,固定画法只见表面效果,很难让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改变。好的教员是教规律,从不把自己的固定画法强加给学生。在写生训练中,如果教师不是以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观察和思考为出发点的,无论初衷有多好,都会变成概念先行。不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在轻松状态下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教师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特点后并告诉他。切不要给学生改画,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给多种建议,让他自己选择。在学生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撑握达到一定程度,审美水平也相应提高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获得启发。例如画色彩,除了天生色盲的生理因素外,所有的人都存在色彩感受的视觉潜能,即便潜能的大小可能有差异,至少也是与开发程度有关,从色彩的内在成份分析人手,眼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是色彩绘画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一向认为如何提高学生的色彩感觉能力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要勤于每一次作画时对客观色彩规律的研究。在作画过程中的一点一滴的收获都在对你基本素质的提高产生作用,实际能力的发展点是产生于种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要更看重实实在在的收获。要有选择的表现对象一幅好画,承现出的因家很多,形状、结构、体积、色彩、质感、空间等造型元素。但要求学生在一幅画内考虑到所有的因素是违背人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和创作规律的,因为人眼无法同时注意到物象的所有特征,视觉是有高度的选择性的。让学生明白一幅画负载的信息越多,传达的效果就越差,对物象中感兴趣的几点进行强化,使它更符合视觉和心理要求,把它说清楚便可以了。让学生在每张画中只作部分因素的训练。如这张画强调线和形态,减弱光影,下张画突出体积,减弱轮廓。让学生尝试各种方法描绘同一物体。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恰当处理方式,使学生养成有选择的观察,有选择的描绘的习惯。
总结:重视情感的传达一幅好作品先必须打动人,无论是在构图、形象、线条等方面,然后才是看技法。只要准确表达真实情感,手段技术上就达到目的。不要一未追求外形、比例、透视、明暗的纯技巧内容,就象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毫无毛病,但又毫无生机的作品,像凡高的技巧在同时代画家中不属于优秀者,比他技巧高超至今默默无闻的画家数不胜数,但他的技巧最有效地表现了他的情感,使世人得到认可。读大量作品阅读一些好的书籍、作品是相当重要的。建议多读些大师作品或美术院校教授教师作品,提高眼界。有些高考应试辅导画册中,功利性强,误导学生眼光,造成审美能力下降。绘画不像数学有明确的初中高级进度,也没有规定先看几何体,再看切面像、圆雕、人像,先看考前美术院校师生作品,再看大师的。学美术的人“高眼光”是画出高水平作品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朱绵庆,黄金辉.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
[2]滕建志.从“美术高考热”谈对美术教育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7,(09).
[3]赫冀成.回望高等教育三十年[J].教育与职业,2009,(01).
作者简介:蔡春贵(1973—),男,江苏省高邮市人,职称:中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美术(美术高考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