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9期 ID: 153688

  

浅谈架上绘画对图像的利用

◇ 段 静

  [摘要]架上绘画对图像资源的运用其实早在19世纪中叶摄影诞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很多画家利用照片进行创作。从摄影术出现之初各绘画派别不同的观点来看,艺术家们在对摄影作为机械再现的方式都有强烈的排斥感,却又不得不承认其对艺术创作带来的帮助,艺术家们对摄影的态度无疑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心理也是普遍的。
  [关键词]架上绘画;摄影;图像;利用
  
  近些年来,西方出版了不少画家利用的照片原版,比如安格尔的一些人体画现在证明就是以照片为基础画的,甚至包括他最著名的《泉》;我们熟知的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也有一张照片为底子,库尔贝最有名的大型代表作《画室》中的那位裸体女子,也有依据当时的一幅色情照片;郁特里罗创作了巴黎市郊街区的迷人图像也是以风景照片作为素材进行创作的。还有德拉克洛瓦、德拉罗修等都未能例外,我们可以搜集到很多大师参考照片进行创作的图例。
  与此同时,除了对摄影素材的参考和利用,艺术家们也一直在利用它的视觉语言符号作为自身的绘画语言之一。例如印象主义对摄影构图的利用,毕加索的直接拼贴图片,还有未来主义对摄影的多次曝光、逐帧定格拼合手段的利用等等,到了当代后现代主义时期,艺术家对摄影的利用就更加普遍,并逐渐使摄影这一新的视觉语汇在利用上合法化、普遍化。摄影作为时代的文化象征,对绘画具有深刻的影响。安托万.维尔茨在摄影术产生不久便在其文章中写道:当达盖尔的感光板这个巨大的儿童长大成熟之时,这时艺术之魂便会把它逮住,并且大声高喊:“你是我的,让我们携手合作吧。”这种绘画和摄影之间的相互利用自现代主义时期就己经开始了,到后现代主义时期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的时期。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开始于波普艺术,其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摄影图像的依赖和利用。画家们不但最大限度的利用照片,有的甚至直接将幻灯投射到画布上进行描绘。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达利与马格里特,他们都接受过正规学院教育,也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在他们进行创作时并没有延续学院派的传统写生绘画而是都借助于照片作为参照,对照片进行重新组合叠放,对细部描绘得极其逼真而又十分荒诞。现在在一些广告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达利与马格利特的影子。
  “精确主义”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又被称为立体主义的现实主义,它的基础是现实主义的,精确主义基本上是一种讲究精确,通常像照相机一样追求真实的艺术,对细部的删减使得画面产生了抽象的效果,通过对摄影的利用和恰当的处理,表现了艺术家本人对机械的现代工业文明的赞美,摄影便是他们表现的机器与手段,作品是通过自身的观念进行第二次改写,而不是对照片的简单摹写。主要代表人物查利.希勒既是画家也是摄影师,他擅长于对建筑物和机器细节的精准的刻画,重视对各种镜头所呈现的透视感,和高低不同的视点的使用。精确主义艺术家对照片的利用与改写对波普艺术和照相写实主义的产生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与启发。
  波普艺术是利用摄影图片的一个代表,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艺术流派,6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广泛流行。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产物,也是波普文化的产物,是艺术家借助于一些通俗的、流行的大众传播媒介,绘画、拼贴、丝网印刷、现成品堆集等多钟形式使其创作的手段。而摄影图片作为他们创作的利器被不停的拼贴置,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歌星、影星以广告、海报等形式,通过重新制作,使其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以展示我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与时代保持紧密的联系,使艺术与生活等同。同时由于摄影术的普及与低廉的价格,很多人都能拥有照相机,图片的盛行与商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摄影图片便成为波普艺术常用的来源。
  新写实主义出现在1962年前后的美国和法国,基本上并不具有流派性质的意义,只涉及一种新的写实主义,呼吁追寻理解真实的新手法,其性质的模糊正好吻合了他们艺术的多样性.他们形式众多,风格各异,很多利用摄影语汇进行创作的例子:比如,艺术家沙维尔,其作品《支柱》反省了女性身体的历史处境,作品中女性是肥壮硕大,这是对历史上艺术对女性审视标准的反叛,艺术家运用摄影所特有的低视点形成巨大的仰视,使左腿膝盖占据了画面很大的面,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绘画的巨大的透视。而且整体构图上也采用了摄影中出血的方式,将头裁切一部分,这和西方快拍美学中构图的随意性与杂乱感有着相当的一致性。
  我们发现,近几十年来西方画家们的新奇手法越来越离不开照相机。开始艺术家们还都只是从摄影中得到启发,去利用摄影的一些符号化的东西,把摄影当做一个工具灵活地利用,帮助艺术家完成创作的意象,而同时,并没有丢弃自身写生的功底,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但60年代在美国风行的“照相写实主义”则不仅仅把照相作为一个工具使用,而是彻底败在它之下。成为西方现代美术中一个古怪的突变。照相写实主义画家们开始照着一幅他们有兴趣的照片十分忠诚保守地临摹,他们的绘画是先用照相机做记录,几乎不加修饰地描摹,甚至可以说画家成为了一台精确的照相机,将现代生活进行过滤后,对图片不加删减,一丝不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对照片的完全运用,使他们的画面中缺乏主体的情感,又或说情感只存在于对题材的选择,而对于摄影视觉语言只是全盘接收了。美国艺术家萨利是一位利用摄影进行绘画创作很有特点的艺术家。我们可以看到他作品中的形象都来自于摄影作品,但这些形象在他的笔下具有特殊的新的含义,这和他曾经受到皮卡蒂亚,西格马,劳森伯格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这一时期结合摄影与绘画进行创作的画家还有:菲谢尔,朗戈等艺术家。
  摄影与绘画相结合相互利用从历史上来看是一个过程,是从利用吸收到逐步融合的一个过程,其结合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时代或说一种文化的反映与表现,他的存在具有其特定的社会意义,历史意义,并不是孤立的现象。所以说摄影所造成的这种冲击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照相机好像是技艺之神雅典娜的一把金梭子,给手工操作带来不小的方便与愉快;另一方面,它又像是个‘潘多拉的盒子’,给画家们带来数不清的烦扰和惶惑。总的来说,无论为祸为福,摄影术给西方绘画带来的影响是普遍的,也是十分深刻的。”①
  当代艺术家中,以现成的图像作为材料或创作媒介的艺术家也不乏其人,我们在各种展览中都可见其身影,但他们各自的方式又各不同。
  在传统的绘画创作中,画家们是需要身临其境,然后通过草图或速写的方式去整理和收集创作所需要的素材。在摄影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创作者们则能够直接通过摄影图象资源的共享来获取对作者有价值有意义的视觉资源,然后再决定是否应该身临其境;深入现场的画家们又能够通过摄影完整地记录眼前的客观现实。也是在图像时代,架上绘画对图像的利用达到了顶峰。这个时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是当今社会艺术太少,也不是没有名画,而应该是架上绘画的行为是否仍在继续,图像的发展是否能更充分地被绘画所利用。
  
  注释:
  ①引自吴甲丰著《西方写实绘画》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3月第1版第31页
  
  参考文献:
  [1]《西方写实绘画》吴甲丰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3月第1版
  [2]《解读艺术》(法)让·吕克·夏吕姆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3月第1版
  
  作者简介:段静(1981—),女,文学硕士,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

浅谈架上绘画对图像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