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教育然而,其主要目标就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计算机作为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并有效运用。然而,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高职毕业生往往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问题;改革对策
一、引言
在当今,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得到了国家对其的大力支持,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主要目标就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计算机作为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并有效运用。合理有效的计算机计算机教学应该是很容易找到学以致用的契合点、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然而,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导致了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些问题造成了培养出的毕业生没有鲜明的“高职”特色,并最终导致了高职毕业生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设计不够灵活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计算机以往的教育内容已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结构所体现出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的速度都已相对滞后,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就要求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大纲应该审时度势,根据计算机技术知识淘汰快的特点及时的进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大纲还是沿用的几年前的教学大纲,根本没有反映出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毕业生抱怨“学校里学的都没有用,而需要用的学校又都没教”。
(二)职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计算机作为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在计算机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讲授是不够的,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并有效运用,这就要求高职计算机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然而,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例如,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规划,被教学大纲所束缚,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为高职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练习的机会。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层次各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了大量的上机实践操作的计算机教学势必会影响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学生来源素质下降
近年来,伴随着高职院校在我国高校扩大招生,以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许多高职生对IT行业有良好的就业预期,再加上高职入学门槛的降低,高职计算机专业招生持续火爆。很多高职院校在我国高校扩大招生的背景下,顺应学生愿意选择计算机专业的潮流,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广纳生源。然而,较低的入学门槛也造成了高职计算机专业生源素质的下降,很多高职学生入学分数很低,他们在中学时代都是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就给高职计算机教学增加了难度。
(四)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
三、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一)顺应时代发展,及时修订教学大纲
要改变教学大纲设计不够灵活,所造成的计算机教学的弊端,首要就是对教学大纲根据时代发展及时进行修订。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所有的教学工作都会应围绕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大纲是实现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本保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和完善,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要求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教学大纲的编写也要体现先进性,对教学大纲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适当修改或是更新,反映出计算机领域最新的科技成就及其应用水平,使之不断趋于完善。
(二)课程设置要科学。
快速发展变化的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需要要按社会需求、市场变化调整,来设置动态变化的课程体系。为了使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实际需求必需得到充分的考虑,高职学校要大胆改革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首选,要做到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就应该保证按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来安排课程顺序,使学生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接受知识;其次,要做到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就得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立刻用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现完美对接;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则是要保证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保持与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充分衔接,不会落后于实践应用。再次,是根据学生特长和实际应用,把课程分为几个应用方向,如多媒体方向、网络方向、软件方向等。在以上三个层次中,一、二层次是必修课,通过这种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明确专业方向,并能够重点掌握某项技能,走上社会后能有一技之长,快速从事相应的技术工作。
总之,在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工作就是要努力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刘万昌;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铁锐;大众科技,2006
作者简介:王丁,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