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9期 ID: 153686

  

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形成

◇ 李亚娟 王熙娟 谭 明

  [摘要]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对生成性资源进行准确地把握利用,是对整体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根据生成原因的不同可以归纳为认知偏差、质疑问题、灵感触发、意外状况四种,在面对不同的生成性资源,要求教师做出恰当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的自主性发展目标。
  [关键词]幼儿;绘画;生成性资源
  
  幼儿自主性绘画并不等于是将整个绘画活动放任自流,但绘画类的艺术活动必然会产生很多生成性的资源,利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的引导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要求将整个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作为一个交流的过程,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性的地位,把其兴趣点作为关注点。所谓生成性资源也就是指教育时机,绘画活动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随着活动的实施,会产生很多的“意外”状况,这种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利用情感上的不同需要灵活处理,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据绘画活动中生成性资源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
  一、认知偏差
  在幼儿的绘画活动当中,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成人都有着许多的不理解,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要区别对待。例如幼儿绘画的太阳,在成人看来应该是红色的,但是有很多孩子会画成蓝色、紫色,甚至是黑色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够盲目纠正,而是要深入了解幼儿绘画的意图所在,在幼儿的解释当中教师可以挖掘出幼儿出现这样绘画方式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与其交流,共同解决。[1]在绘画后让儿童以自己观察的方法去发现太阳真正的颜色,引导他明白太阳的颜色是有七种颜色组成的。这样对认知错误而形成的教育资源,是教师所必须给予处理的,这个过程不仅仅有利于保护幼儿的自主性的培养,也是教师与幼儿相互交流理解,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质疑问题
  在绘画的准备阶段,教师都会根据活动主题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内容与形式,某些环节可能就是需要幼儿去思考的,对于这些质疑的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想象,不急于将成人观点灌输给孩子,而是要尽可能多的去听取幼儿的想法。由于想法的不同,很可能使得绘画活动的方向与教师预设的有偏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够生硬的将幼儿的思路拉回原轨道,而是要将幼儿的兴趣点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灵活处理孩子对问题的回答,不可以给予完全的否定,要保留想象空间。[2]有的幼儿还可能是在自己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出现质疑的问题,这些可能是和绘画技巧有关,也可能是由绘画内容产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也要分情况处理。在绘画技巧方面更多的涉及的是绘画的能力,由于幼儿水平的限制,一些要求是达不到的,所以首先就是要求教师在预设目标中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状况,可以稍微高于现有水平,但不可以过高。其次在幼儿不能达到的部分,教师也不能够完全代劳,而是应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指导,共同完成。如果幼儿的质疑是与绘画的内容相关的,可能是他们碰到了想不明白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是他们的生活素材积累不够所造成的。面对幼儿的问题,教师要有耐心去引导,如果是身边很容易观察到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让幼儿先停下手上的画,带孩子真实的去看他想知道的东西,这是在教给孩子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更是对孩子自主性发展的深层次的培养。
  三、灵感触发
  幼儿作为发展的主体,他们的思想感情是宝贵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旦发现了幼儿的某些预设之外的灵感,一定要加以保护,尽量用幼儿的思路去延续课堂,而不能够忽视这种艺术上的生成资源。同样,在教师自身上也会有灵感类的生成性资源。绘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艺术的生成性是最奇妙的,教师自身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同样会有灵感的爆发,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坚持幼儿的主体性的地位,即使教师的灵感有多么的强烈,如果幼儿不能够接受,也要暂时放下,在绘画引导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以后再用,因为毕竟成人的思维与幼儿是存在着极大差别的。在灵感触发方面也是在要求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的培养,只有在一定的艺术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更多的艺术灵感发现的可能。
  四、意外状况
  在绘画这样的艺术类的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很多的意外状况。面对意外状况的发生,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准确判断生成资源的利用价值,紧紧抓住有价值的因素进行现场调整,这对于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也是一种很好的机会。幼儿的好奇心决定了在某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候一探究竟的特点,尤其是在需要动手活动的课程中,在这个时候他们都强烈的想知道事件的结局,幼儿是课堂的主人,可以尝试着让幼儿来解决,但这也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如果在意外状况发生的情况下,幼儿自己提出的解决的方法可以得到老师的采纳,那么这就是对幼儿自主行为的一种肯定,这样的肯定可以很好的促进幼儿去尝试更多的“自主行为”,并将这种行为久而久之的形成一种习惯,这也就达到了我们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迎杰、张叫将.儿童艺术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价值探析.课程与教学,2006,4:30~31
  [2]王海英.接应与忽略—教师对待幼儿问答的态度探析.教育技能,2004,12:32~34
  [3]陈静黎.现代绘画对幼儿绘画教学的启示.幼儿教育,2004,11:10~11
  [4] 张宪冰.幼儿探究性活动特质的三维视界.学前教育研究,2003,2:34~35
  
  作者简介:李亚娟,西华师范大学。

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