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和落实现代教育思想,是一个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现代化的都市,是不是就一定能滋养出现代化的教育和现代化的课堂。现代教育技术是不是就一定能够催生现代教育?特别是初中作文教学,很多老师可谓是费尽心思。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无疑就是多些人文精神,多遵从教学、写作的一般规律。扎扎实实的在熏陶渐染和科学训练中习得和提高。
在初中阶段,学生表达时最棘手的问题是无话可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因为生活单调,而是因为不善于观察,对身边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为了让学生表达的源泉不至于枯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笔者在自己所带的初一班级,便规定学生天天写日记,以此寻求解决作文问题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留意校园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己所欲,乐施于人
初一8班 杨雨竹
进入中学已经快一学期了。对这里的一切事物虽说算不上了如指掌,但也不生疏。很多次了,在楼道上,在操场上,总是看见一个高年级的同学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艰难的走着。
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我正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手里抱着一大摞的作业本。正在下楼时,忽然看见了那位学长。他正拄着拐杖,上着楼梯。看得出来,他走得很艰难。我正在犹豫着到底要不要帮助他?决定等抱完本子后再折回来。于是我以十万火急的速度,匆匆放下本子,跑了回来。可是,那位学长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我顿时眉头紧锁,真恨自己的犹豫不决。我当时真应该立马放下本子,以他为重啊。
机会在几天之后终于来了。我又在那个相同的楼道遇见了那位学长。我不经意的抬头,正遇上他的目光。那位学长可能不知道,正是他的目光让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我大步的走上前去,搀扶着那位学长,把他送上了三楼。我本想把他送回教室。可是上课铃声似乎不允许。他对我说,谢谢。我笑了,而且笑得如阳光般灿烂。
那天我很快乐,微小的我终于也可以帮助到一个人。
这是我班学生杨雨竹的一篇日记。小作者的单纯善良跃然纸上,而又不乏思辨的色彩。当这则日记载班上交流后,学生们都叹息自己错过了写作的机会,叹息自己路过,见过,却白白错过。同样的校园生活,在这位学生的笔下却生动起来。学生们很受启发。
二.鼓励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人情世态和大自然风光。
桔梗
初一8班 穆肜坤
星期一要上生物课。老师叫带上桔梗。于是,我来到了花市。
我问店老板:“有没有桔梗。”
老板说:“当然有了。”
“多少钱一枝?”“三元。”“这么贵啊!”“你先看一看吧,开得正旺。才从云南运过来的。”
最后我以两元五的价格买下了它。
回到家,我把它小心的插在盛满清水的花瓶里。我打量了它一番。桔梗的梗是深绿色的,但又带一点淡黄。枝干大约有20多厘米。它的叶子是卷起来的,像女孩烫过的卷发。叶子呈浅绿色,嫩嫩的,可爱极了。枝干上一共托着三朵花。虽然花不是很多,但花却开得格外的茂盛,看上去挺有精神。远远望去,他们像三个孩子,久久的伫立在那里,眺望着远方。花瓣下部分是白色的,好似雪一样。把上面紫色的花瓣衬托得更加的晶莹了。花的下方被绿色的五角星一样的叶子环抱着,仿佛婴儿躺在摇篮里。
再看桔梗的花瓣。一共有十多二十片。里面还有黄色的花蕊,像一个小小的圆球。整朵花呈圆柱形。这些花瓣一片挤着一片,好像在挤热闹似的。这些花瓣一起挤出了一个更大的毛毛球,用手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像绸缎一样,好不舒服。
……
这是穆肜坤的一则日记。周一的时候,我们交流了这则日记。同学们看着手中的桔梗,流露了对小作者细腻描写和认真体悟的佩服。原来,写作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关键看我们是否愿意认真的去写。
每次在班级上日记交流课。学生都很激动。整个的展示过程往往比我想象的还要精彩。通过学生坚持写日记,学生勤于写作,乐于写作。同时,班级的氛围更加的和谐积极。相比以前八股文的作文教学,喋喋不休的抱怨。这次是省却了不少的功夫。
希望通过日记,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写出更多的能够感动自己和读者的文字。
周娟,教师,现居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