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对职高语文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职高语文课堂教师“主导”的作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与实践。
一.“导”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动情。情境也是滋生兴趣的土壤,学生只有入情入境了,才能激发其了解文本的热情和欲望。
学习《淡淡的深情》时,放上一首《懂你》,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先感悟母亲曾给予自己的深沉与无私的爱,再走进课文;学习《项链》时,让学生根据情节排上一段课本剧演一演,在表演中揣摩人物的内心……
学生心灵那块最柔软的地方被老师创设的情境触动了,思维的火花被老师创设的情境点燃了,语文课堂也就有了活力。职高生虽然对学习兴趣不太高,但他们有一颗年青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先得让他们年轻的心激扬起来。
二.“导”在精心设问,启迪思维
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要因材设问,因生设问,巧用设疑方法。
教学《像山那样思考》时,设置质疑性问题:山本不会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要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怎样的思考?把思考留给学生,让学生就题质疑,就文质疑。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归类筛选出核心问题,从而理解文章标题的深刻含义与主旨。
我们还可以抓住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知中的矛盾,以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或者提出假设性问题,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和学习的经验为前提对事物的发展状况进行猜测、推断,这类问题以其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的积极思维留下了极其广阔的空间。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从而引发学生全面、深入地领会文本内容的问题,包括课文内部因素的比较和向文本外的拓展延伸,前者如《红尘之上》:在文中作者给不同人寄出同样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什么不同心意?后者如《淡淡的深情》:母爱是让人感动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感动过你的爱呢?
三.“导”在审美感悟,提高素养
“语文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好工具。语文是美的,文学是美的,要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体悟美的东西,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走进新课程》)职高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语文综合性、模糊性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思想、阅历、知识的积累,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职教语文教材中能进行审美教育的内容很多,如毛泽东笔下“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蓬勃,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李白诗中神仙世界的异彩纷呈,苏东坡词里“大江东去”的雄浑壮阔……这些自然美景无不浸透了作家丰富的情感。教材中还有许多作品,文情并茂,渗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世间最美的坟墓》、《我与地坛》、《红尘之上》等。
语文老师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结合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情趣、道德修养的渗透,在学生心中留下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景,流淌出一支支真善美的曲子,岂不两妙?
四.“导”在知识迁移,服务实践
职业教育语文课堂目标的“工具性”是为用人单位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掌握实用语文知识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不同专业对语文能力需求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事先对所授班级的专业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即将从事的工作,此项工作对语文能力的特殊要求,然后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施导。
比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导游、宾馆服务等工作,对这类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就侧重于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进行情景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简洁准确和优美的语言描述能力;文秘专业的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口语表达训练,又要加强写作训练,能说会写是他们的特点;机电专业的语文教学则应引导学生严谨思维,减少幻想思维,说话表意清楚,能写好实训报告、工作计划与总结等实用文体……
在职高语文课堂上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注重实用性的引导,不仅催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语文课堂与专业技能接轨,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接轨。使职高语文教学真正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秦海梅,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