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语文是中职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其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生对语文学习更是提不起兴趣,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笔者认为,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体现职教特色,抓住学生的心,相信定能激起教学活力。
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中职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成绩较差,其语文学习基础就可想而知。曾经的失败让他们对语文课程产生了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所以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大大降低。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中职学生实际情况点出发,加强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他们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1、加强语文教学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对学生的影响是多元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也是多样性的,而这种多元化在中等职业学校体现为很强的专业特征。这种专业性的要求就是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要掌握的语文基本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把语文知识传授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因此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订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语文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教《苏州园林》为例,面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时,本人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电脑知识进行语文学习。在课前,要求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与苏州园林有关内容,制作成简单网页,把教学内容与计算机专业结合起来,很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面对建筑专业的学生,本人主要从建筑学的角度来介绍园林的设计与建筑特色,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园林设计图。这样,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加强中职生口语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敢说、爱说、能说”。
现用中职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面向社会生活的实用性很强的“口语表达训练”的专题。本人以“本”为纲,借助教材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中职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系列训练。例如第二册第二单元的表达训练“说服”,我根据情景设计:“假如你在公司上班,你明知道上司的决策是错误的,你用什么方法说服上司改变主意?”通过情景场景的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语文素质。本人除了以“本”为纲训练学生的口语外,还持之以恒地开展课前演说。每节语文课前,要求学生自选内容上台亮相“说话”,时间限定在3分钟以内。“说话”时做到口齿清楚,表述完整,让大家听得懂。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训练,原来见人不敢说话的学生,现在敢开口了;一问三不说的,现在敢于登台发言了;原来说话毫无头绪的,现在变得条理清楚了。语文课堂气氛也变得非常活跃了。
3、加强中职生的写作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想写、会写、能写”。
我们难以想象,一个连短短几百字的自传都写不像样的人,会被用人单位所聘用。本人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写作现状,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写作训练。
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学生直接走向工作岗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将来的就业去向,本人调查出学生最想掌握的应用文体:合同、通知、求职信、推荐信以及怎样应聘等等。这样,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加强上述内容的引导、倾斜、实践。例如,在推荐信写作教学中,我坚持“先理论,后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即首先讲解推荐信的格式、内容、注意事项等最基本的文体常识,使学生对“推荐信”这类文体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通过情景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如何写推荐信。学生写完后,老师对学生写的推荐信进行评讲,指出其优劣。最后再实践,即继续练习写推荐信,再评讲比。通过这样反复的学习、实践,学生一般能写出较好的推荐信,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他们原本文理不通、言之无物、感情匮乏的作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学生也由原来怕上作文课变成爱上作文课。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不能不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教学方法突出开放性,提高中职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语文素质。
职业教育的体系是开放的,语文教学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更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开放系统。根据职校学生活泼好动这一心理特点,本人选择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将课外与课内、课外作业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课堂向课前前移。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上了课才向学生公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生时时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开放式教学则在课前预先向学生公布本节课教学内容,学生事先可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授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正式上课时学生则处在相当的起点,学习过程时时处在主动探求之中。例如教《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根据东莞本地学生家家户户都种有荔枝树的自然条件,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荔枝的生态特征,然后要求他们通过网络搜集荔枝的一些文字介绍及图片。课前这些活动的准备,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他们很好地完成了学习内容。
2、课堂向课后延伸。
传统封闭式教学是把所有问题解决在课内,而开放式教学则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带向终生。例如,本人教《<智取生辰纲>电视剧本文学剧本》时,先组织学生观看《智取生辰纲》的影片,教师也先点评一下课文,让学生先熟悉人物的形象,然后让表演能力强的同学在课后进行排练,最后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课堂上表演,效果非常好。学生从课后的排练中掌握了人物的形象,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施展了他们的表演才能,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乐趣,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通过课后的排练,学生把这一课的问题带到课后,带入生活,陶冶情操,受益终生。
3、作业联系生活实践。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中职学生的语文作业不能囿于书本,限于课室,而教师应通过课后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向导。本人要求学生每天回到家与家长沟通半小时,内容可以选讲学校的学习、活动、社交以及社会的新鲜事情。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学生整体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原先在讲台上害羞害怕不敢发言的学生现在说话自然、流利了。本人还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例如对于电脑专业的学生,就某一篇课文要求他们运用学习到的电脑知识搜集资料、图片,然后做成一个个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展览;而对于导游班的学生,我就要求学生多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历史地理以及通过上网、电视等多了解其他导游是如何解说的。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学校教育的使命。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特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二者有机结合,定会激起语文教学的活力,改变中职语文教学沉闷、低迷的状态,一扫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阴霾,营造中职语文教学的碧海蓝天。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语文〉》,2007年7月第1版。
2.魏书生《语文教学》,2008年,北京大学音响出版社。
3.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永升,广东东莞市大岭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