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1期 ID: 157501

  

生成语法浅释

◇ 刘 刚

  生成语法理论在当今世界语言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越是处于最高地位的学派就越容易受到其他学派的质疑。然而,这些质疑对于生成学派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
  乔姆斯基在1953年发表《句法结构》以后,语言学界的思想革命就开始了。乔姆斯基认为人的语言知识有一部分是天生的,但并不认为人的语言知识全部都是天生的,进一步区分了I语言和E语言。I语言是语法(生成学派的语法),而E语言是指英语、汉语等等。生成语法(也称为普遍语法)是指语法的语法,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对比的方法将生成语法的概念加以明确。
  语言之间的对比是我们研究语法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生成语法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语言对比(还有其他的重要工作)。然而世界上的语言有几千种之多,如果加上方言,那就更多了。对于跨语言的横向比较(共时比较),我们是否能把世界上所有语言穷尽呢?每一种语言或方言是否都符合这套原则(生成语法理论或普遍语法理论)呢?或者说是否都符合这套大原则中的某个小原则呢?
  本文并非质疑普遍语法理论,而是十分相信生成语法理论。因为幼童能在短时间内(相对于成人)习得一门语言或多门语言,这就要求语法原则必须十分简单。儿童只有在生成语法的基础上,才能习得个别语言的语法。然而,生成语法学派要走的路还是很漫长的。本文认为生成学派要做的是多语种的共时比较或者是立足于二语(英汉)比较,在二语比较得出结论的同时介入另一语言再次比较,无限穷尽下去,找到人类所有语言的语法的最大公约数(普遍语法原则),也就是语法的核心。打个比方:如果每个具体语言的具体语法(一套整齐的系统,那些杂乱无章不规则的除外)好比是一个近乎于完美的圆(或球)。当我们做汉英语言对比时,就把汉语语法的“圆”和英语语法的“圆”做一个交叉重叠,看有多少的共性(抽象的)!
  但是,我们这样做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介入另一语言(如:俄语,日语,韩语等等),并且在另一语言中,来寻找与英汉有多少共性。实际就是在探求这三种语言的共性。如此下去,我们就会发现多语言的共性(抽象的)越来越少,也是就慢慢地接近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而得出的普遍语法的特点很显然是:简单,明晰,有限,近似于一个更小的“圆”,可以说是极尽完美的。我们可以通过韦恩图来显示这个小“圆”。当“大圆”越多,“小圆”就越小。这越来越小的“小圆”就是接近普遍语法的“圆”。
  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多语言的比较,甚至要把成系统(主要指语法部分)的方言拿过来研究,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得到我们想要看到的一套很简单,很明晰,为数不多的几个被人类所共识的语法原则!
  生成语法的语法原则必然是世界所有语言的语法的核心。如果说英语语法是英语这种语言的主线(结构规则)。那么生成语法就是世界所有语言的精髓。精髓的东西是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领会的,更应该进一步地做深入研究。
  
  刘刚,华中师范大学语言所2009级研究生。

生成语法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