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1期 ID: 157512

[ 施贤芬 文选 ]   

片段即兴写作的实施方法

◇ 施贤芬

  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教学与探索,我在作文教学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目前已初见成效,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与日俱增,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大有提高。以下是对几年来作文教学的两点总结:一要深挖教材本身蕴含的写作素材;二要抓好片段写作训练。并且把两者结合起来,结合阅读、讲授、勤挖、深挖,即兴当堂完成作文片段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挖掘写作素材,实施片段即兴写作训练呢?
  (一)联想法片段写作。所谓联想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它的基础是客观事物形象的相似性与接近性。以朱自清的《背影》片段写作为例。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达父爱。尤其是那穿着短褂、肥胖艰难地爬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背影一段描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的背影朴素、亲切而难忘。至此,我让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朱自清是通过写父亲的背影表达父爱,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我们想要表达对长辈的深爱,除了写背影,还可以刻画什么?”学生想到了“手”、“眼神”、“白发”等。即兴布置:写一段描写刻画长辈的某个部位、神态或特点的话。
  (二)读后感片段写作。写读后感的基础是阅读,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本文记录了日常生活的一片段,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针对“旷达”这一主旨展开讨论,设计以下问题:1、你如何理解“旷达”二字?2、你认为作者的月下之情有原因吗?3、怎样理解“失意”与“得意”?讨论以后,稍加小结。要求学生以“人生得意与失意”为题写一段读后感,谈谈自己对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看法,也可评析苏轼其人。摘录习作两段: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过得意与失意,人生很美好,也很短暂。得意会使人高兴,失意会使人难过。我读完《记承天寺夜游》后,非常佩服苏轼的那种精神,就算他此时的心情很难过,当他尽量让自己的心情愉快,保持着那种快乐的态度。
  我觉得苏轼是另一种人,他把失意看的很普通,不会因为失意而想不开,他把贬官看得很简单,对于别人来说贬官该算是天大的事了,为什么苏轼能看得这么开呢?就因为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能想得开,我希望世上的每个人都快快乐乐,不为得意而骄傲,也不为失意而痛苦。
  (三)诗词、散文鉴赏片段写作。诗凝练、词、情深、散文优美。学习诗、词散文重在积累。要想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写鉴赏文字是一条捷径。
  (四)续篇想象片段写作。主要以小说、童话、记叙文等体裁为主,因为这类体裁或文章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有想象的空间,利于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主要通过写续篇的方式进行。如童话《皇帝的新装》,学生本身对故事就很感兴趣,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给童话另编一个与众不同,出人意料的结尾。结果同学们写得兴趣盎然,边读边评,津津乐道自己的与众不同,激发了创作的欲望。
  (五)自由阅读片段写作。此类训练结合自读课文教学进行,大多自读篇目可完全要求学生自读,然后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叙写。既体现了自读,又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以节选欧文·斯通的《梵高传》为例。要求学生课外自读本文,并搜集关于梵高的资料,深刻认识梵高其人。然后课堂交流认识,以“我所认识的梵高”为题,进行即兴写作。学生对梵高有深刻的认识,写道:“我所认识的梵高是一个坚强、永远向前的人。他一直死心塌地地热爱着绘画,和身边的重重困难作斗争。他对绘画的爱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的精神有火烧不了,用水化不了……”
  (六)哲理评述片段写作。初中语文教材中选了一部分哲理诗,如何使哲理通俗易懂,真正被学生接受并学会运用,仅靠讲解、灌输是不够的,而评述哲理则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迁移引导。如教授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我要求以“也谈‘不畏浮云遮望眼’”为题,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句诗蕴含的哲理。大多学生能得出“站得高,看得远”这样的结论,还有部分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困难”、“失败”、“交友”等具体问题展开来谈,哲理阐述清晰,分析深刻、透彻。作评述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施贤芬,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片段即兴写作的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