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1期 ID: 157495

  

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 马 丽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教学永远都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的兴趣
  1.阅读的要求要适当
  在启发学生阅读初期,重在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学生碰到喜欢的书籍时,总喜欢一口气地把书读完,满足内心的渴望。如果在学生有点读书的兴趣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想必学生阅读的兴趣便会减少,甚至会把阅读误认为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对阅读也就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学生阅读还没形成习惯之前,可以尽情地鼓励学生去阅读,让学生轻轻松松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当学生喜欢阅读,自觉地去阅读时,可以通过做书签、摘抄让你感动的语言等方式诱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通过创设空间让学生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因而阅读也促进了他们的发展。此时做笔记就成了爱好而非包袱。
  2.阅读的内容要广泛
  阅读是个性化的一种行为,学生喜欢阅读什么书籍,由他们的兴趣决定,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但不必做太多的干涉。例如,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卡通绘本,他们通过观察画面以及人物的语言就可感受绘本传递的信息。如果一味地强调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籍,势必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他们会创造一个奇迹。
  二.为孩子创设朗读的氛围
  1.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小语课文类型不一,倘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配上悲壮的音乐,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自然就进入那种悲痛的氛围中,真切感受到人们对邓小平的深深怀念之情。再如《三亚落日》这一课,在总结课文朗读时,我配上了优雅的音乐,让学生在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中进行朗读,学生们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美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2.体验性的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狼和小羊》一文中有两个角色:狼、小羊,在指导朗读时,我分为两步,首先是分角色朗读前的铺垫,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归纳出狼和小羊的个性,狼——狡猾、凶残、骄横.蛮不讲理;小羊——温和、善良、软弱、楚楚可怜。再返回到课文中和具体内容一一对应,这一层次的铺设,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两个角色性格的深刻烙印,然后便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根据狼和小羊的个性揣摩出读两者的话应用的语气、语调,并自己选择好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实质上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3.精彩的表演朗读
  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一下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教学《负荆请罪》时,我布置了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廉颇的满心悔恨都尽情地表现出来了,学生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同时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因此,让孩子们的读书声萦绕在课堂上,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马丽,教师,现居江苏睢宁。

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