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1期 ID: 157529

[ 田玉芝 文选 ]   

教师因关爱学生而幸福

◇ 田玉芝

  天空因穿一身蓝而幸福,森林因披一身绿而幸福,阳光因如钻石般耀眼而幸福,教师因源于对学生的真切眷注而幸福。
  记得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这样阐述过教育的真谛:“没有享受到教育幸福的认识是遗憾的;没有对学生传递教育幸福的教师是失败的。”追忆自己18年来的教育经历,我给学生传递了教育幸福,更让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
  我的心灵在孩子中年轻
  1991年夏天,我带着初为人师的喜悦,踏上三尺讲台,在这里放飞全部的梦想和希望。这就等于选择了一生要与平凡相伴,与清贫相依,但我无怨无悔。站在三尺讲台上,注定了我生活的忙碌和责任的沉重。但一想到这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就是祖国和人民对我的信任,就是众多的孩子和他们父母对我的期待时,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每当路上遇见孩子们时,他们总是主动和我打招呼;每当我满腔热情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总是用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和那一张张稚气的荡漾着笑容的脸迎接我;每当抱着一摞作业本上楼上课时,孩子们总是抢过我手中的教具、教本和作业本;每当晚上查寝室时,孩子们总是毫无顾忌地问长问短……真是其乐融融。
  我深知,是孩子们给了我追寻幸福的力量,使我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我的人生本来是平凡的,却因为做了教师,才有不平凡的意义。我坚信,我的生命,将在孩子们的欢笑中永远年轻。
  幸福在好习惯中孕育
  教室里,时不时有人落下一些果皮、纸屑、方便袋,屡禁不止,屡教不改,我为此伤透了脑筋。一日,我突发奇想,不再令劳动委员要同学们不乱丢垃圾,而是自己见到垃圾就捡。不久,教室里就很难再找到垃圾了,是教师捡完了吗?不是!是学生也学着教师样儿见到垃圾就捡,同时,也不随意丢垃圾了,教室里一尘不染。很多家长打电话说孩子变了,孩子在家主动把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还能保持很长时间呢。
  教师弯一下腰,就可以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这一刻我感到幸福无比。
  后孩子之乐而乐
  每天走进教室,我都习惯地看看那个座位,每次都发现他来得很早。这个孩子让我心痛也让我着急。他总是安静地坐着,上课时从不主动回答问题,下课时总是留在教室里,开展班会活动,他多半是位守纪的听众。每次和他谈心,他看上去认真地在听,心思却游弋了很远。问急了他总是“嗯”一声或是点头不语。原来,孩子父母不和,虽没离异,但爸爸人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特爱赌,孩子在校的生活费都没有保证。他恨爸爸恨妈妈也恨自己。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若教师不给予更多关爱,他会对生活绝望的。周末,我照常收起同学们的饭卡待存钱,不动声色地为他存入35元,给他饭卡时我告诉他这是学校的帮助。送他一本书《孤独之旅》,记录着一个孩子曾经孤独无助又坚强的一段经历,告诉他父母抚养一个孩子的代价和不易等。还好,他克服了自己,重新找回了快乐,教室没了他孤独的身影,多了一丝笑容,一些声音,我仿佛听到了庄稼拨节的声音。
  我不禁叹道:常把孩子的心暖一暖,孩子“知其乐”,老师“乐其乐”也。
  美在打开学生心锁钥匙时产生
  学校三令五申学生不许带手机来校,否则一律没收。作为班主任,我也再三强调,可有人仍“顶风作案”。教室不时传来闹铃声、信息声、玩游戏的嬉笑声,声声入耳,声声刺耳。我没收过,定期交给家长,再没收,再交家长,这样循环都无济于事。如何才能治本呢?我绞尽脑汁总想想个好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恰巧语文课上有“走上辩论台”这一活动,我请学生们对“手机进校的利与弊”展开激烈辩论,双方说得头头是道,但弊大于利,最终反方获胜,顿时教室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活动结束时,我班走读生自觉向我保证明天不带手机了,住读生自觉把手机贴上自己姓名放在讲台上,此时此景,让我的双眼噙满晶莹的泪花,模糊不清。
  有什么回报比这更壮美?有什么发现比这更让老师满足、幸福?
  有人说,老师的生活太清苦、艰辛,而我说,老师最富有、最充实、最满足、最幸福,因为我们心中有千千万万让我们牵挂的学生。
  
  田玉芝,教师,现居湖北樊城。

教师因关爱学生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