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1期 ID: 157458

[ 陈小波 文选 ]   

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 陈小波

  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核心,通过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愉悦,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个性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完整的提升,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精神愉悦。
  1.抓重点学。如今的语文教科书一改过去的老面孔,如沐春风,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鲜明的主题。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来学课文。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
  2.给时间学。一节课要给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去读、去思、去说、去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不要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操练作业一起布置,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书面作业而虚化了读书思考,也不能以尖子生读书的速度来安排读书时间,应当有较充分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读书学习。
  3.放权利学。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解,要宽容引导。
  二.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1.相信学生成功合作的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同学间合作的成功意义。
  2.给予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它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3.提供学生快乐合作的环境。合作学习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可养成良好的和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丰富学生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造各种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条件。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创造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问难”“追根问底”和“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是很重要的。
  1.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学生只有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能精神振奋,勇往直前,不断克服探究的障碍,取得探究的最后成功。可让学生积累探究成功的体验。
  2.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正确的指导不仅不会限制学生的探究思路和自我发现,而且能保证学生明确目标,更加自信地进行探究,避免他们陷入任凭自己瞎闹的探究方式。因此,教师应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当然,真正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的让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走进语文学习的乐趣之中,才是我们的课改目的。可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能为我所用的方法,才能称之为好方法。所以,以上的方法只是笔者在教学中得出的一点浅见。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陈小波,教师,江苏溧阳。

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