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诗歌教学一直是高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重点是因为古典诗歌鉴赏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一个学生的诗歌素养也是其文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歌教学无论是对学生面对的高考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古典诗歌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有待突破的难点,因为近代以来的现代文学教育和西风东渐,新一代学子对于传统文化日渐陌生,与中国古典诗歌的隔阂日渐增大;其次,流行文化以其快捷、绚丽、多变和富于时代性等特点,与传统诗词讲究静心、内悟、意蕴深刻的特色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对传统诗词的兴趣日减;再次,传统诗词教学强调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吟诵品读代替学生的个体感悟,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以上种种,阻碍了诗词教学的进一步推进。有鉴于此,在诗词教学中提出,立足课堂,辐射课外,创新古典诗歌教学新模式非常有必要。
第一,充分重视诵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回归诗歌的本质,帮助学生打破诗歌的神秘感,拉近古典诗歌与现代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充分体味古典诗歌的形式美、情韵美。一方面,我们强调诵读的重要性,规定,诗歌教学课,如果没有学生的诵读声,教师的讲解就算再精辟,都不能算是一成功的诗歌鉴赏课,因为学生没有在课堂上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情韵之美;另一方面,我们专门设置诵读时间,规定星期二和星期五晚上6点至6点半为中国传统经典诵读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放声朗读,尽量多的接触中国传统诗歌,汲取传统文化的养料,形成高雅的文学品味;与此同时,我们还有意恢复传统吟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古人吟诗的习惯,在吟咏中更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感性体悟,比如以吟咏的方式学习屈原的诗歌,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沟通课内与课外,努力将古典诗歌的学习由教学任务变成学生加强个人自身修养的一种需要。
一方面,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除课本和读本规定的诗歌外,还要完成至少一百首中国古典诗歌的背诵。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有了量的累积,才能使学生对传统诗歌有一定程度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传统诗歌趣味的养成。
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也为诗歌教学提供良好了的教育平台。在校园内,通过张贴古典诗歌的条幅,或者在校园景观设计上渗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蕴,这些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诗歌的熏陶。
另外,每学期期中考试之后,组织一次诗歌朗诵大赛,在学生中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潮,学生在比赛中既放松了身心,交流了感情,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再次,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组织诵读兴趣小组,为有志于在这方面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同学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第三,读写结合,变单维度的诵读品味为读写结合,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诗歌创作规律。
一是将诗歌教学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或通过对诗歌进行改写,促使学生深入体味诗歌情境;或将诗歌教学与散文写作结合在一起,通过定向设置,使学生的散文体现出更多的诗情雅韵;或将诗歌教学与议论文写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进行引论时通过恰当的引用诗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提升文章的文学品味。
二是将诗歌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设置各种研究性学习专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诗歌,写成研究报告。
三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传统诗歌。让学生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构建情境,表达情感。有学生用自己创作的古典诗歌写成诗剧,表演情节。学生的创作热情真正让我们始料未及。
四是结合诗歌教学,开展征文活动。如2006年,我们就举行了“飞翔在唐诗宋词中”征文比赛,这次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最后遴选出优秀的作品,汇成一集子,取名《飞翔在唐诗宋词之间》。
第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诗歌教学。在诗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诗歌专题片《唐之韵》,多次举办与诗歌有关的活动。日常教学中,也积极利用课件进行诗歌教学,提高诗歌教学的直观性。
以上是我在诗歌教学中的一些作法,通过以上举措,古典诗歌教学正逐渐从传统诗歌教学模式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形成了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
明道树,教师,现居湖北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