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充满激情的人
激情是一个人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充沛旺盛的精力,奋发争先的热情,乐观自信的精神,勤奋工作,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实现价值。岁月可以使我们容颜变老,但激情会让我们青春依旧。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事业的征途上,保持住自己的激情是非常重要的。有什么样的激情,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行动,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成果。
对生活充满激情,生活就有情趣,就有幸福感;对工作充满激情,才会热爱自己的工作,纵使劳累也觉得快乐;对事业充满激情,才会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成就一番大事业。
《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这里的“变”,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变成积极的心态,这样就能改变自己的世界。
毛主席曾说,人要有一点精神。这个精神,离不开激情。在他的诗词里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股激情,在读书时代,他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井冈山斗争时,他写道:“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长征时,他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解放战争时,他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重上井冈山,他写道:“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伟人的一种激情。毛主席讲了最为经典的十句话,也是充满激情的十句话。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最震撼世界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最大义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最具神秘性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最充满希望的一句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最有志气的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令为官者最为警醒的一句话:“为人民服务。”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话语,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很难想象,一代伟人如果没有这种激情,中国的革命会是什么样。
邓小平80岁高龄进行南巡,并发表南巡讲话,东方风来满眼春,也是充满了无限的激情。这激情,成就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他也讲过十句最为经典的话,也是充满激情的十句话。最正确的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伟大的发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最著名的论断:“发展才是硬道理。”最前瞻的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最务实的倡导:“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最关键的忠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大胆的创意:“摸着石头过河。”最重要的提示:“稳定压倒一切。”最经典的诠释:“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最深情的表白:“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每一句话都富有哲理,每一句话都充满激情,总设计师凭着睿智和激情导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激情具有伟大的力量,鼓舞我们以更快的节奏迈向人生的目标。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保持一种斗志,一种激情,一种好的精神状态。人在顺境的时候,往往忘乎所以,丧失前进的动力,从而缺乏激情;人在逆境的时候,往往容易被困难所吓倒,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消磨激情。如果我们时刻让自己充满激情,永远做一个充满激情的人,自己就能年轻、进步,富有活力。因为激情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动力,有没有激情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价值观。激情可以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营造出“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浓厚氛围。充满激情,比获得成就、获取功名更加重要,如果没有激情,就没有上进心,就没有火热的诗,就没有燃烧的爱,就没有壮丽的人生,就不可能创造出辉煌的事业。
人是有惰性的动物,不给自己施加压力,不给自己以外力激发,就会缺少战斗力。一个人在短时间里有饱满的激情容易,而要天天拥有激情就不简单。激情要求我们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激情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心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跟着改变。
让我们做一个充满激情的人。
做一个唯实的人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陈云同志针对自己一生工作总结出的九字箴言,这九字箴言充分体现了陈云同志一生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的一贯性和彻底性。当前来看,这九字箴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实用性,对我们处理一些现实问题仍然具有强烈的指导作用。
顾名思义,不唯书,就是不要以为书上说得就全是对的;不唯上,就是不要以为上面(领导或者权威)说得都是对的;只唯实,就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才是最好的。意思很简单,道理很明白。但是,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一切以书本、“红头文件”论是非、定好坏,不领会书本和文件的精神实质,不会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上级的部署当圣旨,不分析、不判断、不创新、不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机械、被动、生搬硬套地执行上级意见的唯书、唯上,不唯实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水平能力原因。个别干部不善于学习、不勤于思考、不会结合实际,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办具体事情时,办法不多,方法不活,思维僵化,不知道怎么去干事、如何干好事,只能照搬、照抄、照套、照转书本和“红头文件”,从而出现“唯书”的现象。
二是体制机制原因。个别地区和部门,有时对重点事项、重大资金项目等工作作出决策时,或出于对领导的尊重,或害怕得罪关键人物,或怕影响团结,或奉行好人主义,不敢提出不同意见,不想提出合理建议,不愿讲真话,最终还是“上司”说了算,从而出现“唯上”的现象。
三是品格品质原因。个别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有其权不负其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心思不在工作,工作不在状态,纪律涣散,作风飘浮,效率低下,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久而久之,变疲了、变油了、变散了,只会“唯书”、“唯上”应付了事。
那么,应该怎么对待“书”和“上”呢?不“唯书”,并不是可以不读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文化的书以及上级的有关文件,更不是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是注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发展的眼光去创新思维、改革的办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克服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真正做到知和行的统一。不“唯上”,也不是可以不执行上级的决定,更不是不听领导的话,而是要善于把上级精神和领导的意见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反对照抄、照转、生搬硬套,真正做到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对领导负责和对工作负责的统一。只“唯实”,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察实情、讲真话、办实事、报实情、求实效,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符合。具体来说,就是不唯书而生于书,不唯上而忠于上,唯于实而善求实。
不唯书而生于书。好的理论好的经验我们要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虚心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前人的理论,而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分析,有选择的吸收借鉴。不唯书,是指不要离开客观实际和日益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去照抄照搬书本知识,要结合实际活学活用书本知识去解决问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瞭望宇宙的窗户,是承载传递知识的工具。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一个好朋友;在一切进取中,读书是最高尚的;在一切享受中,读书是最节俭的;在一切消遣中,读书是最健康的。但是,读一本不好的书,比不读还要坏。书,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别。因此,书上的话不一定都是真理,不一定都那么可信。比如,有的总结了什么讨得老板喜欢的“二十条原则”,有的总结了什么优秀男人的二十条标准,等等之类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拿这些条条框框去框人,估计是按图索骥,无功而返。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一则“小马过河”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小马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不敢过河,松鼠说河水很深不能过,老牛说河水很浅可以过,小马自己实践以后发现,河水既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也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这个故事清楚的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完全适用于自己。不唯书,也不是怀疑一切,打倒一切。那些目空一切,标新立异,乱反对一通,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和见解独到,是不可取的。怎样才能用好书呢?一是要择优、择善而读之。借鉴学习书本上的东西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亦步亦趋,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吸取精华,剔除糟粕,通过吸收、消化,转化为经世致用的政策理论。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水平。只有加强学习,通过学中思、学中问、学中研、学中见,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辩证思维能力,才能做到发展思路清晰,工作目标明确,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如何才能干好”。三是要善于思考,辩证分析。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仅要勤于学习,更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批判书本、摆脱定势、突破传统、超越常规,以头脑中思维瓶颈的率先突破,推动发展瓶颈的全面突破。
不唯上而忠于上。上级领导一般站位高、思维开阔、考虑全面,对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唯上,是指不要盲从、盲信、盲目照搬领导的指示精神,要因地制宜、创造性的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创造性开展工作。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是党的组织纪律,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因此,上级下发的“红头文件”、工作部署和领导讲话肯定是要贯彻落实,而且必须落实到位。作为我们的上级领导,肯定有他高明的地方。一般而言,作为下级,无论干什么,都要千方百计去了解上级的意图,围绕上级的意图去开展工作,减少盲目性。但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上级不一定一切都对,“上司”也不可能永远都正确,这个时候,我们就得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盲目跟从。当然,出于对领导负责,最好是在恰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方式向领导建议。所以,听命不等于俯首帖耳,惟命是从,听话也不应该唯唯诺诺,服从一定要择其善者而从之,不能生搬硬套、机械地贯彻落实,而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地、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一是要领会精神实质。贯彻执行领导意见,必须领会好精神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抓住本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局工作千头万绪,实际情况纷繁复杂,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既要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纲挈领,把握重点。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对每个时期和阶段的目标任务,要分清轻重缓急,善于抓住“牛鼻子”。二是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当今是创新的时代,是创新者的时代。惟有不断开拓抓落实的思路和思维,才有可能寻找出破解难题的新办法;惟有不断更新抓落实的观念和理念,才有可能把握住时代的新脉搏;惟有不断创新抓落实的方式和方法,才有可能抓到改革发展的新机遇。三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时候,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性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正确解决。
唯于实而善求实。只唯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认认真真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恰当的对策措施,既不受教条的干扰,也不受领导的干扰,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干好每件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和首要品质。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能向前顺利推进;什么时候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一是要倡导求真务实、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作风。调查研究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本着求真务实、深入实际的原则,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才能挖掘到第一手资料,掌握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二是要提倡独立思考、敢讲真话的精神。要说真话、讲实情,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善于提出批评和建议。要营造出一种包容和宽松的环境,使人们能够独立思考,敢讲真话。要善于思考总结,从微观中见宏观,从个别中见一般,透过事例认识事理,透过事后启示事前。领导者应有听取逆耳之言的雅量,能够包容不同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三是要具有开阔视野、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要进一步开阔视野,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要立足本职,从实际出发,要放下私心杂念,不回避矛盾,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勇气;在个人工作得心应手、较为顺利之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出现“想当然”办事,避免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在遇到难事和思想困惑之时,要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转变作风,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找准问题症结,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黄克立,湖北老河口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市委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