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下,对于教师的要求明显加剧。“要想推行素质教育,要想让学生也有创新的头脑,创新的意识,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素质”。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如何去进行创新思维教育,如何去给学生传输创新思维教学,如何正确地理解这种思维。问题是,回想当年,我们也接受了多年的应试教育啊。如何奋进,似乎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都有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
国家迫切地提出素质教育,深入地推广素质教育,绝非一时之思,有其前瞻的意义。那么,在学校,教师应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创新的实施呢?我想,教师必须具有知识的高度、知识的深度、知识的广度、知识的精度和知识的新度。有此“五度”方能立足于创新素质教育的前沿,并以此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现实的教学给我们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现有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了,以前那种照着教案进行机械式地教学完全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发展,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知识的改造者。在这方面,学生无疑是教师的老师。一个教师,应是一个多面手,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学科中故步自封,刚愎自用是会被时代所淘汰的。
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创新教学,如何将我们的教育平台发展的更广更深?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新形式下,单一的教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追求、改进、实行多面的教学方法,掌握多样的教学技巧才能完成创新的素质教育。王国维的三种境界之说,似乎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受,疑问之后,漫长的奋斗过程必不可少,但顿悟的日子必将会出现。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创新概念?关于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似乎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也许让大家嗤之以鼻。教学中,我们天天在设置问题,学生也踊跃回答,但结果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所谓问题,即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这样我们已经明了了,即必须要有障碍,必须要让学生经过二次飞跃,经过间接思考才能得出答案,当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因为没有经过努力的收获学生将毫不珍惜。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创新教学,需要的就是非常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开放式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上就会逐渐培养起发散思维,达到创新的目的。而教师则要努力思考的是问题的设置,这也许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但现在素质教育似乎也陷入了一种泥淖之中,教师拼命地提问题,学生前仆后继地回答,如此地师生互动,比起串讲,教师更累。我想,更重要的是创新问题的提出,创新思维的培养。当然还有“度”的把握问题。
当学生走进校园的时候,他们脑中无一例外的都是大大的“?”号,在走出校园的时候几乎全部都是“。”号。这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无疑,我们已经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应有的创造力。他们脑子里已经装满了完完整整的固定答案,并且只有一个,他们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以此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在创新素质教学中,问题可以唯一,但答案可以百花齐放,这样方不失教育的作用。
我想,当我们在给学生树立榜样时,的确,他们需要一个关于力量的榜样,我们是否可以教导,你们其实就是自己的榜样。这样是否就更加真实一些。尊重自己,产生出属于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属于自己多彩的一面岂不更好?似乎当我们在给学生分析树立一种观念时,可否也带给学生一种自我认识,自我思考的独立个人人格价值观。这样,尊重自己的个性,尊重自己的思考,尊重自己的力量,无疑会是一种更好的教育。
素质教育提倡创新,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在整个中国教育发展中,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应和了现代人的思维观念,它的出现,必然会带给我们全新的思考和感悟,学生的目光驱使着我们更好地实施创新素质教育。“钱学森之问”也许在短时期内并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但我相信,能够创造出辉煌历史的我们,此又有何难哉。创新素质教育必将会迎来朝霞般的灿烂。在那个时候,“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也许会变成“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能够培养出那么多创新性的人才?”“钱学森之问”也许会变成“钱学森之叹!”
何艳艳,教师,现居陕西汉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