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0期 ID: 157356

[ 单朝阳 文选 ]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 单朝阳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一般都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各版本教材都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那只是个例子,我们在实施中还应结合本地课程资源、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开发设计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来补充和丰富教材内容,落实课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的几个纬度
  1、时空情境的设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置于一种特定的时间、空间的背景下,通过学习领域在时间上的相关性来实现学习的综合性。由空间领域构成的如“学校—家庭—社会”、“乡土文化—民族文化—异域文化”;由时间流程构成的如“历史—现在—未来”、“小学的我—中学的我—大学的我”等等。
  2、学科关联的设计。把语文学习渗透延伸到其他学科,有助于整体理解与把握知识世界,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效。可以从同学科关联的角度设计“神话—童话—寓言”等主题的学习;可以从跨学科关联的角度设计像“自然—科技—旅游”这样的主题。也可以多学科关联,兼容几种学科进行综合性学习,但必须以“语文学科”为轴心来设计和开展。
  3、经验——知识统整的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必须从生活实践中、从直接经验中提升和提炼生活真谛,即在生活中理解语文,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经验世界和理性世界的反复亲历体验中,积淀并提升语文素养。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的时机把握
  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教材中有一定的安排外,大多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开发,这给予了师生较大的空间,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难题,即主题设计在何时为好?从何切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生的兴趣焦点。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和影响,某一问题可能成为众多学生的兴趣的焦点,成为学生关注的中心,这时便可以此为话题来设计综合性学习,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发展,使兴趣成为健康发展、个性发展的动力。如:世界杯足球赛、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
  2、社会、学校、家庭存在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存性资源(或称静态资源),它是指自然风光、乡土民俗、名优特产、地方戏剧、民歌民谣、方言俗语等,如中国茶文化、我爱戏剧等等。另一类是发生性资源(或称动态资源)即指文化节、饮食节、传统节日及庆典、社会事件等。如茶叶节、旅游节、重阳节等等。要引导学生关注当地文化生活、重大事件,培养学生积极开发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意识。
  3、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需要。语文综合性学习如果源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就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动力性就强。当综合性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时,就应及时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如调查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垃圾处理情况、调查社会治安情况等等。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主题的基本策略
  笔者通过实践后认为,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以下几种基本活动策略是切实可行的。
  策略之一:社会生活性学习。如我们每学期的家乡景区(天目湖、南山竹海、瓦屋山)的“考察”活动,既有强健体魄的直接体验,又有感受人文美景的直接体验。
  策略之二:实践模拟性学习。所谓实践模拟是指通过模拟的物化世界,让学生去实践。例如:以“怎样布置我们的教室”为主题,学期初,教师和学生协商如何布置教室,成立“组委会”,首先根据需要和学生提议,设立不同性质的合作小组,如组建名人名言组、书画组、图书角组、审核组等;接着撰写广告,组织招聘活动,然后各组提交方案,组际交流;最后模拟布置,解说,全班评选最佳方案。
  策略之三:专项研究性学习。如结合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学习,指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如提出我校周围的自然物会有什么语言?然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调查采访,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策划,组织观点报告会,先组内报告,再组际交流。最后回到课文,续写课文。
  只要我们能抓好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设计这一中心环节,充分明确这种学习的指导原则,掌握它的特征和指导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朝阳,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