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真实表达,强调学生学习中的主动参与达到语文素养的养成。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生活热点,激发写作欲望。但从目前农村高中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看,作文常见的困难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缺少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农村高中学生与城区学生相比,虽然他们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触机会不多,但是农村广阔的生活空间也给他们体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真实表达自己切切实实情感体验的过程。然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真实体验怎么办?有了丰富的体验不能表达出来怎么办?中学生如何才能真诚、自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体验?这是中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开展体验活动
潇洒而浪漫的抒情诗人徐志摩,对泰戈尔创办的那所“把大自然当成绝妙奇书”。坚持在森林中上课的学校情有独钟,“再别康桥”之后,他一度为在国内办一所类似的大学而奔走,尽管终未如愿,但他经常带着学生走进茂密的树林,靠着梧桐树,一手拿书,一手指着蓝天白云讲授欧洲文与中国的诗学。徐志摩的教学方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可能很难实施,但他的注重体验,积极开展自然体验活动的做法,确是开启了学生情感智慧的大门,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积极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要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一次,为了让学生写好“师生情”这篇话题作文,我开展了“与实习老师联欢”活动,晚会上,大家尽情唱、舞、说笑,不亦乐乎,特别是师生手拉手肩并肩跳起了“兔子舞”,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触发,思维已经启动,随时都可能闪现出感悟生活的思维火花。
二.构建体验情境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情境。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写作。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作文教学情境,是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如有一次训练联想能力的写作课上,我创设这样一个体验情境,请学生选择一个能触发自己联想的事物作为题目,展开联想写一个作文片断。由于情境的创设考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跃起来,他们处于沉睡状态的生活记忆被唤醒,在课堂上写出了一篇篇联想丰富、内容充实的短小作文。
三.倾吐心中的体验
有些学生作文功底略欠缺,对自己的作文感觉总是低人一等,他们认为自己的体验是薄弱的、幼稚的、片面的、缺少理性的,因此,不敢倾吐自己的真实体验,怕遭人嘲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把不易把握的瞬间的、内在的、神秘的体验积极表达出来,是体验式作文教学一个重点。
请看某一学生写某一学生被撞时的感受:“我似乎把一切都忘了,四周一片黑暗,死一样寂静,冰一样寒冷,我想起了冠儿的温暖,那是痛苦的温暖。我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在黑暗中痛苦挣扎,任凭她一点点消失、模糊……”读着读着我们是不是也痛苦了、绝望了?
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原创性的思想和真实化的情感,那么就要与这种烙有学生主体生命痕迹的言语内容相一致。文章的语言也应是有个性化的特征。即用个性化语言表达原创性的思想和真实情感。学生必须以属于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这样才是外在形式和内在体验的一致、融合。当我们读着学生真切的体验时,我们难道没有一丝的心灵颤抖和感动吗?
体验是中学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体验,有了激情,才能有表达的欲望,作文才能一吐为快,才是好作文。所以,必须让学生学会体验,让学生先有体验,在体验中表达,这才是迅速提高农村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的方法。
张春旺,教师,现居江苏赣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