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0期 ID: 157340

  

如何展示作文的语言魅力

◇ 李可琼 郑艳艳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直接影响阅读者的审美视觉。在很大程度上,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评分,如果一篇文章的语言能够吸引人,必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精神一振,顿生一种发现的愉悦,自然就更容易得高分。
  要增强文章的语言魅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
  锤炼语言是作文出彩的关键,优美生动的语言又都是由一连串准确生动的词语组织起来的。用词准确、生动了,语言才鲜活、亮丽。用词准确、生动,不仅能把作者想要写的人、事、景、物逼真地描述下来,而且还可以把细微的感情生动地表达出来。
  (1)化抽象为形象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A、繁忙的工作之后,她也开始有些想家了。
  B、繁忙的工作之后,她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看夕阳。
  两句话虽然都表达了“她想家了”,但A句只是交代“她的想法”,“想家”是抽象的,而B句通过她“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看夕阳”的意象,蕴蓄了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与凄凉感。
  (2)化静态为动态
  山水名胜,多是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善于“化静为动”,可以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
  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上佛头……(《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
  佛像是静态的,就是正生长着的苔在人人看到的那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用“微笑、看、听、爬、跃、侵”等动词,赋予佛像和绿苔于生命动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平实为俏皮活泼
  文章过于严肃,不免给人沉重感,压抑感,而来一点幽默,讲一点俏皮话,不仅读起来感到活泼有趣,意味深长。从而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例:“2001岁末,一个晴朗的日子,随着一声不算响亮的啼哭,很荣幸,我也荣升为舅舅了。……小家伙可不管这些,嘴巴撇成瓢状,扯开喉咙只管哭他的。我想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看他嚎上了,定有什么伤心事!姐姐哄着抱起来,小家伙知道似的张开小嘴,四处寻找‘食堂’;喉咙还急急的发出‘哼哼’的声音,原来饿了,看他那副吃相,没准前世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吧!”。(《家添小壮丁》)
  这段描写展示了作者喜得外甥的情景,作者夸张的用词,超前性的沟通,俏皮的用语“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等,使文章有了特有的氛围和情调,读之令人忍俊不禁。
  二.在修辞上下功夫
  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品位的重要手段。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摹声绘形的描写效果、表意效果、表情效果,从而增强语言的审美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
  例如:诚信是一座桥,它能拉近你我的距离;诚信是一种信念,它能激发你的斗志;诚信是一叶扁舟,它能载你到达成功的彼岸。(《小议诚信》)
  这一组比喻排比,对“诚信”的作用作了充分的阐发,不仅高度赞美了诚信的意义,而且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平添了文章的色彩与气势。
  再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屈原的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文天祥的选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选择。他们所关注、倾心的是国计民生,天下大业。“东窗密谋莫须有,风波冤狱天也哭。”这是秦桧的选择;尽管“君恩深似海矣”,可是“臣节重如山乎”?这是洪承畴的选择;不顾“痛哭六军俱缟素”,只会“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吴三桂的选择。他们所追逐、渴求的是高官厚禄、醉生梦死。(《选择》)
  引用古圣前贤的经典名言和显现集体智慧的成语谚语等,可以加强文章的可信性与说服力。也可以展示作者的文学积累和文化沉淀,看出作者的写作功底,因而此文获得了满分。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恰当而适度的引用诗词名言警句熟语,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扩大容量,而且可以增添文采,让文章的语言鲜活而有灵气。
  三.在句式上下功夫
  写作时根据描写对象和写作角度的不同,灵活地运用不同句式,使语言准确自然,这是文章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表达的需要,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各种语气的句子,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就会使文章文采飞扬、文气流畅。
  (1)运用对称句
  所谓对称句,就是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
  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因为对称句极为简洁,还可锻炼学生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如果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那么,对称句的应用,也会使文章因之生辉。
  例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量、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就段的构成而言,首句为起始部分,提出了论证中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尾句为终结部分,以反问句对小段中心进一步加以强调总括。中间几例是段的展开部分,它们或写兼听,或写偏信,两两相对,经纬分明,不仅句式整齐,写得极为概括简洁;而且长短句参差错落,令人读起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称得上融声美、形美、意美于一炉,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思索。
  (2)整散结合、长短搭配
  例:生命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利”字为先,好处抢尽;有人“荣”字当头,虚实兼收;亦人有“德”字为重,铁肩道义。
  没有惟一的选择,没有绝对的真理。因贪选利,因欲选荣或因心选德,其实是见仁见智。
  可是我们的心灵呢?它时刻在倾听着选择跋涉的足音。噢,利字,你不要前行了,欲壑难填,人心无厌,纵使你走过千山万水,守着万贯家财,又何曾给我们带来一丝欢愉呢?葛朗台守着金钱困苦一生,你不知晓么?
  这段文字风格古雅,词语丰富,使用了许多成语、典故。从句式的角度看,以对偶、排比 的整句为主,同时使用散文的章法,注重整散、对称与呼应,形成一种整散结合之美。
  (3)各种语气搭配的句式
  例如:难道就这样低头?这样认输?这是我吗?——真的,这是我吗?我怎么这样?昔日那个真正的我哪去了?自信、坚毅哪去了?我开始回首,开始反省,开始觉醒。我知道:我决不是这样一个自甘堕落的人,面对困难,我决不会低头;身处逆境,我决不半途而废!老师的教诲,同学的榜样,使我开始明白:生活仅仅靠壮志、靠雄心、靠热血是不够的;还必须靠坚硬的骨头、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付出!
  解说:文章句式灵活,整散结合、长短参差。值得一提的是,各种语气的灵巧搭配,有陈述,有疑问(包括反问、设问)、有感叹,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变化的心情,也深入地论说了道理,表现力强,文采斐然。
  当然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学习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要提高作文语言的表达效果,写出一篇好文章,还需要平时多下点苦功夫,练好语言的基本功,做到前人总结的“六多”(多读、多想、多写、多积累、多比较、多修改)。但无论怎么说,只要在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掌握运用优化语言的技巧,就一定能展示出你作文的语言魅力!
  
  李可琼,郑艳艳,教师,现居湖北当阳。

如何展示作文的语言魅力